Page 31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31

王,转至叶家庄西行至大王殿,继续西行经新庵转回城隍庙,从下街头上迎至中街白鹤  表演。板龙所经之处,沿途群众鸣放礼炮、设案相
 殿后向上街前行。出村后向南至管溪头殿,然后返回村庄歇息。每过一处庙殿,迎龙队  迎;至县城,活动达到高潮,数万市民加入迎龙行

 伍都须停下朝拜当境老爷或所供奉的神佛。当日黄昏,将龙珠送至膝下无儿无女的热  列,人声鼎沸、礼炮震天、万人空巷。
 心人家,将龙头龙尾请至白鹤殿保存后,整个迎龙活动才告结束。  巧妙运用民间音乐是杨家板龙迎龙活动的另
 杨家板龙出迎,视板龙的长短需要1000~2000名壮汉共同托举,并伴有头牌、鼓  一大特色。伴随杨家板龙出迎的五兽由乐队前导,
 亭、五兽、抬阁、龙筅、仪仗和鼓乐等,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充满吉祥喜庆。杨家板龙  主要乐器是大锣和唢呐。大锣敲着“十三记锣”,

 出迎,是三门县民间狂欢节。2004年,为庆祝第二届三门·中国青蟹节,杨家板龙进城  唢呐吹着《将军令》。所谓“十三记锣”,就是铜锣
            先一拍一拍地敲十下,然后三下连敲一拍,是当地
            民间的一种打击乐,节奏铿锵,犹如行军时的脚
            步。而《将军令》原本是《索乐十三套》的曲牌,表

            现军队行军作战、运筹帷幄、得胜归营等氛围的
            乐曲,豪气冲天,气势恢宏,与杨家板龙出迎的场景十分合拍。在此,他们又创造性地
            运用唢呐作为演奏器,不仅迎合了当地人的审美情趣,还与迎龙活动的热闹氛围更加
            契合。同样,鼓亭抬阁亦都有乐队伴奏。演奏的乐曲是亭旁传统的“三五七”打击乐。

            “三五七”打击乐亦称“亭旁三腔”,是旧时闻名台州的戏班闹头台曲调,热烈、粗犷、
            奔放,具有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鼓亭乐队中也有细吹亭,乐曲有《梅花三弄》《小桃
 ·五兽        红》《风入松》《良宵》等,乐曲抑扬顿挫,如溪水流动,美妙动听。杨家板龙出迎体现
            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龙筅
















 ·鼓亭  ·抬阁                                                                  ·杨家板龙巡游


 24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