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34
槎岭,西见一山,顶结祥云,山左为将军峰,山右
为象山,石城山环绕在外,认为是福庭胜地,于是
命名此山为瑞云山,建普济院(北宋真宗赐额广
润寺),后由三门入天台山,结庐石梁,在越巫道
风中送来域外梵音,开启了佛教在东南的传播之
路。后人为纪念昙猷游海传经,于是将此地称为
“海游”。
海游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被历代统治者
所倚重。早在唐武德四年(621)就被设置为宁海
县治所在地。后梁时,海游人蒋王乾官居指挥使,
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后在与后唐军作战时援军
未至,弹尽粮绝,不屈自刎殉国。“父已殉国,子岂
苟活。”其五子“温、良、恭、俭、让”闻讯,投海游
眠牛潭自溺而死。唐庄宗嘉其一门忠孝,追封其
父为靖德侯,五子为太尉,下旨于潭边建太尉庙。
·狮子
于是,在庙成之日——古历正月廿七举办庙会,
3. 海游六兽
“六兽迎会”由此而始。海游是章、蒋两姓聚居之
č̾Ďൎძჷ
地,两姓村民在这天举行迎神位巡游活动,纪念
海游六兽,是盛行于三门海游一带的民间
蒋氏父子,缅怀先贤,并历代沿袭。清末民初尤为
迎神巡游活动,俗称“六兽迎会”,是海游太尉
兴盛;“文革”期间,一度停止;20世纪90年代后
庙庙会的重要节事。巡游活动中的“六兽”既
重新兴盛,迎会日期改为正月十四元宵节。
有百姓们喜闻乐见的瑞兽,又有民间及神话传
č̿Ďੂ൵ქၩ
说中的神兽,包括狮子、白象、梅花鹿、犀牛、
“六兽迎会”仅限于海游一地,特色鲜明。三门其他地方,如高枧、亭旁等地庙会
麒麟、四不像。“六兽迎会”活动始于唐,兴于 仅设“五兽”,即狮子、白象、麒麟、犀牛、梅花鹿,唯独海游太尉庙会,设置“六兽”,在
·麒麟
宋,鼎盛于明清,历代相袭。
“五兽”基础上增设“四不像”,即麋鹿。这种世界珍稀动物,因其头脸像马、角像鹿、
海游为三门县治所在地,东濒三门湾,西
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六兽寓意深刻。如狮子乃兽中之王,寓意权力与
枕天台山,北接宁海县,南界临海市,襟山带
财富;白象取其谐音,有吉祥之意;麒麟则代表子孙兴盛、生命绵延;鹿代表健康快
海,扼南北水道咽喉,为“海上丝绸之路”重
乐、和睦如意;犀牛代表万事一统;“四不像”俗传为姜子牙坐骑,代表五谷丰登、六畜
要节点。“海游”一名因高僧昙猷乘槎游海而
兴旺,这些都反映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得。东晋兴宁年间,敦煌僧昙猷从渤海湾浮
č̀Ďԛ႒ড়၎
槎南下入三门湾,将枫树扎成的木筏抛于枫 六兽出迎时礼仪庄重,场面恢宏。巡游展演前,必先到太尉庙朝拜,恭请靖德侯
·梅花鹿
28 | 民俗三门 第一篇 非遗瑰宝源流长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