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97

新中国成立以后,狮岭手工业者破除了工艺传子不传女的旧规,办起了土陶合作
            社,有工人50余人,不管什么姓,男、女都收,品种、产量都有增加,工艺也有改进,除

            传统产品火笼外,还做茶壶、酒壶、茶杯、饭罐、花樽等。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办食
            堂,饭罐远销天台、宁波等地,70年代初通汽车,陶器的生产更有发展,产品远销天台、
 2. 做火笼
            临海、象山等地,一时供不应求。
 三门火笼制作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亭旁狮岭村。在狮岭村丁家西南约200米,有旧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的生活逐步提高,火笼就滞销了,合作社也随之解体。狮
 陶器窑一座,出土有缸甏等,工艺精细,胎薄而有光泽,花纹细巧,有梅、兰、竹、菊等  岭村的手工业者就改做花樽等产品,以满足人们花卉园艺的休闲需求,所以仍有相当

 图案。有手工做的,也有土车做的。查《丁氏宗谱》,建窑约在明万历年以前,这说明在  收入。
 四、500年以前,此地就已开始制造陶器。
 300年前(清康熙初年)狮岭人口大增,当时全村有630户,从事陶器的约200户。产

 品分为两类:一是王氏车货,二是包氏手货。
 所谓车货是在地下挖一个洞,圆形直90厘米,在中间打一木桩,放上土车,车当
 中做一个圆筒,四周用坯泥及粽丝捣和而成,涂粘成圆形,将筒套于木桩上,在操作
 中,人坐旁边,两脚分开,双手拿住一根木棒绞转,使土车轮快速飞转,大约每秒钟转
 20圈,到速度最快时,双手捧上要做的原料坯土,拍在土车中心,捏住坯土,两只大拇

 指放中,其他八指向外,将坯土慢慢地拔上,就成半筒形,再用左手放在半筒形的内
 边,右手拿作板,慢慢地向下动作,就做成所需要的形态,做火笼、茶壶、樽、罐等都
 可以。

 包氏手货是先将坯土加工好,捏成面杖形态,放在墩板上,用手工做成火笼、炭
 甏、林瓦等。
                                ·拈泥                   ·搅动转盘                   ·做火笼体
 坯器阴干后,放到笼窑里,用木柴烧四小时左右,就成产品。
 车货小巧玲珑,颜色有橘红色、白蜡色,并有各种图案,畅销外地。清乾隆时,亭
 旁城隍庙每年古历二月初九举行庙会,香客来自新昌、天台、仙居、临海、宁波、象山、

 奉化等地,常达万余人。那时正值春寒,火笼等陶器很受消费者欢迎,每年都是一销
 而空。
 包氏手货质朴耐用,在附近各地也较畅销。

 当时狮岭从事陶器生产的约200户,每户每年约做30余窑,全年可烧600余窑。随
 着手工业的兴旺,商业也较发达,全村有南北货、屠户、酒坊、茶坊、书场等近60家。
 到了清同治年间,由于瘟疫流行,狮岭人口大减。而亭旁包、杨二姓户口大增。地
 主购买狮岭洋之土地,造成陶土租税加重,大批手工业者被迫远走宁海县城关区山头
 华、白塔桥及天台等地,狮岭的陶器业也逐渐式微。
                            ·做火笼底                   ·做火笼手柄                     ·火笼泥胚


 90 | 民俗三门                                                             第三篇  民间百工匠心巧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