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44

而战败,张和孙被俘遇害。有人
                                                             劝张和孙之子逃走,其子说:“哪

                                                             里有父亲为国捐躯,儿子却贪生
                                                             怕死逃走的呢?”竟直赴刑场,
                                                             慨然就义。张弘范遂杀张和孙一
                                                             家数十口,仅有一个出生才几个

                                                             月的婴儿,被族人救出,死里逃                                                                                                   ·仙岩洞八仙浮雕
                                                             生。此婴儿即今花桥镇坊前村祖
                                                             宗国瑶公。
                    尔后,崖山兵败,文天祥被俘。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亡名臣,留下了“人
                                                                                                                Ḥڸğ༶࿻׳Ḥ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浩叹。不久,宋军一千多艘战船折戟南海,左
                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杀。元帝忽必烈多次招降文天祥不成,三年之后,
                文天祥被杀害于大都。消息传来,尚还滞留亭旁祝家村的金四娘偕其妹金七小姐双                                                                仙岩洞位于三门县东南海滨,浦坝港镇仙岩村,距
                双投河自杀,以身殉国。为祀先贤,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由本县仙岩人叶琰牵头,                                                       县城海游25公里。传说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胜

                集资在仙岩洞建造文信国公大忠祠,内塑文天祥和四义士像,义士中的一位就是张和                                                           境”之誉。据《临海志》载,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
                孙。亭旁任家亦修“建雄庙”一座,以纪念金氏二女。而岙楼村的祠堂则因楼义民的慷                                                          明朝洪武年间洞中建起“文信国公大忠祠”。
                慨解囊,挂上了一块据传是文天祥亲笔手书的匾额,上书“承恩堂”三个大字。对于三                                                              田野尽头,穿过山坡上那片松林有数百竿劲竹,路
                门人民如此礼敬文天祥,清礼部侍郎齐召南的《仙岩大忠祠记》做过定评:“忠臣义士                                                          边有些条石,三五岩块的地方是“着衣亭”旧址,因明

                其生也,一息存,其国虽亡不亡,不亡者其寸心也;其死也,国虽亡其寸心亦实不死,不                                                         清时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须振衣弹冠以示恭
                死者万古之人心也。”                                                                                      敬,再步上几十级台阶,穿过仙月洞门,便到一个100多
                                                                                                                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长方形平台,站在平台上,远处雾

                                                                                                                霭、岛礁、波涛,就是文公所赞“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
                                                                                                                中”的海天风光。洞口门联“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概括了仙岩洞的
                                                                                                                历史。晋时,这里是道家修炼的洞府,称“法云院”,宋时改称“百花清洞”。“第一洞天”四

                                                                                                                字门额是清光绪年间留下的。
                                                                                                                    仙岩洞高数百仞,广百亩,东部壁上有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空
                                                                                                                穴,下有水随潮汐消长,上有悬崖前凸如檐,可竖十丈旗,坐千人。洞内建忠祠。祠内,有明清
                                                                                                                时留下的三块碑刻,及“忠”“节”两块匾额,塑文天祥及杜浒、张和孙、胡文可、吕武四义士
                                                                                                                像,成为人们凭吊英魂的圣地。清时台州“三杰”之一秦浮评仙岩洞大忠祠说:“虽瓯江、闽

                                                                                                                岭、崖山、庐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胜,应未有过于此者。”周围有穿岩洞、万松
                                                                                                                洞,木勺沙滩,北坑石林。
                                                                                 ·文天祥手迹


           28 | 人文三门                                                                                                                                                            第二篇  鼓角争鸣 |  29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