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48
aૼਗ਼ࡓݓࡲ๋Ӭ
南明永历元年(1647),又一次改朝换代,又一个船
队载着大明的末代王朝逃到了三门湾。明鲁王朱以海率
文臣武将,监国于健跳。此前鲁王据守绍兴,凭借钱塘
·去思碑 ·戚公祠匾额 江与清贝勒王抗衡。后清兵渡江,手握兵权的“方国安、
力不能制,遂组织民团,伺机歼倭。几经接触,因倭寇出没无常,难以致命一击,性中 马土英南行,决计执鲁王投降,为入关进身地,乃遣官守
设计诱敌,假为议和,献以玉帛,宴毕送其登舟而返,又嘱邻村依例而行。三宴之后,倭 王。守者急病,鲁王得脱,比方(国安)兵追至,王已登海
戒备稍松,每请必到。性中见时机成熟,密令民团于九月初七日再次宴请,倭首如期率 舶矣”。(《明季南略》卷六)
全体将佐赴席。性中子师道则负责把大队倭寇分散到各村赴宴,酒水中置毒,唯性中 当时在健跳辅佐鲁王的有大学士孙嘉绩、熊汝霖,
一桌不放砒毒,意在生擒。及至倭首酒酣脱衣解甲之际,性中骤然发号,埋伏周围的团 尚书吴忠峦、李向忠,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兵部侍郎张苍
兵合力擒获倭首。其余倭兵皆在师道及各村民团努力下,被一网打尽。嘉靖中,由于倭 水,石浦游击张名振等,君臣皆在船上朝拜议事。黄宗羲
寇势大,健跳一度沦陷。活跃在三门湾口劫富济贫、盗亦有道的“黑水党”剑鸣匣中,誓 的《鲁王行朝录》记,“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宫殿”,“御
赴国难,他们选派几十名武艺高强的党人乔装入城,身穿倭服,脚拖木屐,逛于街市。 舟稍大,名河船,其顶即为朝房,诸臣议事在焉。落日狂涛,君臣相对,乱礁穷岛,衣冠
倭寇见之,以为是同伙,屡欲上前招呼时,党人抽剑拔刀,倭寇早已身首异处。“黑水 聚谈”。景虽凄怆,然在将近三年(1647—1649)的时间里,这里成了东南沿海各省反
党”妙计迭出,倭寇防不胜防,纵然结伙出营,前瞻后顾,靠背而行,也难保头颅不翼 清复明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查继佐《国寿录》载:“鲁监国建旄海表,戊己(1648—
而飞。 1649)之间,内地特仗倡山谷者,咸使人间道浮海报职事。王又时时驰敕书潜通山谷诸
为防倭患,戚继光率军民重修健跳城,择山岛而建卫、所、寨、讯、烽火台等。人们 部,而宁(波)、绍(兴)一带义奋尤烈。凡城以内皆清兵也,负郭二三里外无不奉鲁朔
为纪念曾在这里卫海戍边、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此建造了戚公祠,并为他 者,旌旗相望,舳舻袤接,富者贡米粮,贫者效筋力,城中不敢问……远近数百里顶帻
竖了一块“南塘戚令公去思碑”,以记载这段抗倭史实。 缝掖如故,清但固扃关门静而待之。而浙以西则自天目山无下数千部。”
以鲁监国为首的浙、闽各地
抗清风火炽盛之时,清廷于顺
治四年(1647)年底,派遣礼部
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率军南下,
配合浙闽总督陈锦的军队大举
反攻。鲁王军队与清军在浙东沿
海发生了无数次战事,三门湾又
处于双方拉锯战的中心。在清军
的围剿下,鲁王随郑成功去往台
湾,后在东宁去世。
·健跳古城遗址
32 | 人文三门 第二篇 鼓角争鸣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