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53
历经500年的沧海桑田,《漂海录》所记叙的一些地名仍在沿用。根据《漂海录》
中闰正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记载,崔溥登陆之初东“泊于牛头外洋”、西经仙岩,南递
“到桃渚所”,后北返经仙岩“至健跳所”,发现“西里堂”“仙岩”“蒲峰”“山场”等
地名在三门至今仍“活着”;书中提到“晓,过穿岩里。里西有山,戴石壁屹立,穹隆有
大窦洞,望如虹门”,至今仍然屹立在穿岩山上。崔溥在健跳受到盛大礼遇,书中所提
到的明朝“丙午年登科张辅”,也在载于《台州府志》和清光绪宁海县志中的《送朝鲜
崔校理序》一文里得到佐证。而促使崔溥下决心著述《漂海录》的正是健跳人“丙午年
aॆౢࡼᅦқඣ
登科张辅”。当崔溥一行至健跳后,得到了张辅的盛情邀约。面对历经九死一生郁郁寡
欢的崔溥,张辅像知心友人一样安慰:“子之此行,所谓失之于东隅,收之桑榆者乎?是
虽摧帆失楫于风涛之中,神胆泣落,自分葬于鱼腹。抑知是以目睹中国之大观,庸非天 在 鲁王行 朝的 核心中,张 苍水是
之意乎……子行将上会稽,涉钱塘,追延陵,渡天堑;历吕梁之险,登歌风之台,观泰山 灵 魂 人 物 和 反 清急 先 锋 。永 历三 年
之巍峨,孔林之丛蔚,以极于皇都之大,举朝鲜之以见闻,自雄者莫先焉。是亦此行之 (1649),清军主力逼近健跳,行朝军粮
失收也。” 不敷,张苍水和王翊等率军计取上虞,
“崔溥之旅”始于 杀知县刘方至,开仓运粮至健跳以济王
三门,自健跳出发,陆路 师。然终因清军势大,健跳腹地不深,张
经宁波、绍兴至杭州, 苍水、张名振、阮进等合谋决定以舟师
沿京杭大运河水路至北 护送鲁监国移驻舟山。在离开健跳时,张
京,又陆路至鸭绿江返 苍水替鲁王朱以海起草了《祭海神文》。
回朝鲜,贯穿了长三角和 鲁王设坛渡口,宣读祭文,誓师北伐。(见
环渤海两大经济圈,沿 《张苍水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途经济繁荣,人文深厚, 年,第140页)
无愧于一条亚洲东部的 张苍水从三门湾出发,四入长江,三
“海上 丝绸之 路”。自 下闽海,戈船横海,击楫中流。入吴淞,
1769年起,《漂海录》被 破镇江,登 金山,全军缟素,望祭明孝
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 陵,烽火达江宁。略瓜州,逼仪征,泊燕子
字,流传于世界各国,是 矶,乘流东下,联营浙海。后与郑成功会
研究中国明朝海防、政 师伐清,清兵布横江铁索,火炮枪阵,张苍水为先锋,所率“人不近万,舟不满百”,熔
制、司法、运河、城市、 断铁索,剪江而渡,攻取义真、六合、芜湖,占领长江下游太平、宁国等四府三州二十四
地志、民俗的重要文献, 县。后郑成功兵败江宁,退入台湾。东南沿海,诸军零落,散亡殆尽。天风海雾中唯余苍
成为传递中韩友谊的历 水一军。
史媒介。 张苍水纵横锋镝,喋血疆场近二十年。他所以不肯作罢,是因为鲁王朱以海还在。
36 | 人文三门 第二篇 鼓角争鸣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