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古桥神韵
P. 109
古桥探古
图六 著名书画家吴兴王震题写的“广济桥”名石碑
台,听来人告诉中渡桥施工中倒塌,当场 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余尚未查到有用洋材
吐血晕倒。从现存多孔未发生坍孔事故的 料建成的早于且长于天台城南广济桥的桥
板拱看,是按广济桥型设计施工的,由此 梁。从桥型结构、设计水平、桥梁长度、
可见中渡桥迟于广济桥,全长仅超 2.7 米, 建成时间、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民间集
宽度窄于广济桥,原属完全相同型式的桥 资等调查考研判断,天台城南广济桥称“江
梁,因三次坍塌被迫变更桥型设计。同期 南第一 桥”当之无 愧, 确是当年 最长、最
稍后完成天台滩岭头桥,3 孔,也为钢筋 早用洋材料建成的大桥,是近代桥梁建筑
混凝土板拱。新昌县桃源乡也有一座单孔 史上的先进典范。
钢筋混凝土板拱桥,均属同一古道上的桥 浙 江省交 通厅 于 1963 年 6 月出 版的
梁。杭州钱塘江大桥系钢桥,公铁两用桥, 《浙江桥梁》一书,将天台南门广济桥放
1937 年建成,茅以升为工程处长,罗英为 在钢筋混凝土桥桥例之首 ( 见图一 ),称“该
总工程师,桥已列入国家级文物。长江以 桥在天台县城南门外,跨越始丰溪中游,
南的江苏地域,在苏州平门外,于 1929 年 建于 1926 年(实际建成于 1925 年冬),
建造了一座横跨护城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为我省最早钢筋混凝土大型桥之一”,称
在苏州金门外,也于 1934 年建成一座钢筋 其“气势雄伟,敞肩部分既可减轻荷重,
混凝土大桥,均比天台城南广济桥时间迟, 又有利于洪水宣泄,适应山区河流的特点”。
而且长度更短。江苏省文物局刘瑾胜局长 上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建筑工程部科研院,
在《江苏现存古代桥梁保护现状的调查与 来天台测绘了广济桥和桥头民居(图七)
研究》一文中也未提出近代桥梁中有较大 于 1962 年 5 月 13 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 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