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古桥神韵
P. 120

古 桥 神 韵








                                                   三、宋朝曹家岩桥                                                                                                                                             丁大荣 采用的即 为“公办民助” 形式,上

                                                                 据《康熙天台县志》载:“曹家岩桥,                                                                                                                      面要一点,自己筹一点,大家捐一点,百
                                                   在县西五里,溪流峻急,宋令丁大荣改创。                                                                                                                                  姓工匠 义务投劳,以 解决“啬于资 财”之

                                                   石桥长三十二丈,即清溪桥,今废。”这                                                                                                                                   难题。县官带头捐款,发起建桥,解决久
                                                   里讲得很清楚,在丁大荣建造清溪桥前,                                                                                                                                   为民患的问题,百姓欣然,纷纷站出来,

                                                   有桥名曹家岩桥,是座石桥,长三十二丈,                                                                                                                                  自告奋勇,积极参加建桥,民之愿也。“是
                                                   折 88.09 米,是座长桥。当年桥已坍倒,                                                                                                                               究是图”,设计桥梁图纸,策划施工方案。

                                                   无法行走,祸害百姓,故丁大荣任县令第                                                                                                                                   桥“始于壬戍 (1201 年 ) 之春,讫于癸亥
                                                   一年即急于重建清溪桥,且于第二年开工。                                                                                                                                  (1203 年 ) 之秋,桥成,隆而高者三丈,缦

                                                   但不知曹家岩桥是石拱桥还是条石梁桥,                                                                                                                                   而长者四百尺,广则逾高者之半。雨焉如
                                                   无资料可以确定,但却是较永久性的石桥、                                                                                                                                  龙,霁焉如虹,车轮马足,步步云上”。

                                                   清溪桥的前身无凝,是丁大荣进行了改建,                                                                                                                                  桥长达 111.12 米,桥宽约 4.2 米,桥中心
                                                   建成后改名鹤仙桥。                                                                                                                                            最高孔达 8.34 米。从桥高达 8.34 米和步

                                                                                                                                                                                                        步云上分析,此次建造的是一座多孔不同
                                                   四、宋朝鹤仙桥                                                                                                                                              孔径的石拱坡桥。“步步云上”,说明有坡,
                                                                 清《 康 熙 天 台 县 志》 载:“ 清 溪 桥,                                                                                                             不是平桥,从全国各地的现存条石梁桥和

                                                   在县西五里二十都,地当孔道,水势湍悍,                                                                                                                                  资料看,条石梁桥大多为平桥,少有坡度。

                                                   宋令丁大荣建大桥,长四十丈,阔一丈六                                                                                                                                   从结构稳定性分析,不宜做坡桥,因条石
                                                   尺,以鹤仙名之,杨似起为记。”宋丁大                                                                                                                                   梁有向下坡方向位移可能,给墩台以单向
                                                   荣于庆元庚申 (1200 年 ) 来任天台县令,                                                                                                                             推力,造成不稳定。一般条石梁桥离水面

                                                   即“闻是溪久为民患……极欲桥其上,会                                                                                                                                   不高,多在两三米间,至目前尚未发现有

                                                   所费不 资”,遂与幕僚 及本邑士 绅商量,                                                                                                                                高达 8 米多的条石梁坡桥,因此认为是拱
                                                   筹划在清溪上建桥。笑曰:“事弛于偷                                                                                                                                    形石桥可能性较大。但从“龟负累石,层
                                                   安,功成于有断,苟利于人,以后为羞。”                                                                                                                                  起而序, 列者十有三 数”看,中孔 桥墩在

                                                   于是敷叙利害,申报朝廷,以求批准,获                                                                                                                                   基础上有十三层条石砌筑,估计高度在 4.0

                                                   取朝廷对建造清溪桥的补助款项,“得钱                                                                                                                                   米左右,那么拱券高度在 4.0 米多,按半
                                                   一百万, 且捐俸以继 其乏”。他一 是向上                                                                                                                                圆拱计,孔径在 8.0 米左右。“横以大楹,
                                                   要些钱,二是带头捐资,以充建桥之用,                                                                                                                                   覆以缜板。”“楹”本为柱,大柱横放,

                                                   三是与僚属、士绅商量,发动当地工匠、                                                                                                                                   似为横连石,盖上精细加工的石板,看来

                                                   士人义务参与建桥,“急于义者十余辈,                                                                                                                                   是框架肋式石拱桥,如花市麦杆山石拱桥
                                                   分董是役,士皆欣然承命,匠役猬起”。                                                                                                                                   ( 图三 ) 的结构形式,且应有榫卯结构。




                              108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