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古桥神韵
P. 123
古桥探古
去四车道,载重标准为汽 20T,挂 100T, 如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那样的多孔石拱长
中间主车道两桥连接处设置 1 米宽的绿化 桥。
隔离带,两侧再并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6. 明万历六年 (1578 年 ),县令岳如厚
桥。下部构造均为桩柱基础。两侧设置石 重建石拱桥,计 28 孔,更名岳公桥。
板栏杆雕刻花草,石头望柱,柱头均石狮 7. 明 万 历 四 十 三 年 (1615 年 ), 经 37
雕刻,共 138 只,另两端桥头各设一对大 年使用,县令胡来聘主持修理大桥。
型石狮子镇守桥头。该桥分新建、增建、 8. 明崇祯间,知县程良符主持重建毁
改建、两侧扩建四次而成,原为公路桥, 坏桥段的石拱桥,计七大洞,广一丈余。
因城市扩大,县府西迁新城,交通流量增大, 9. 清 顺 治 年 间 (1644—1661 年 ), 山
后扩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现为公路与 洪瀑发,冲毁大桥。
城市功能兼用的桥梁。2006 年 8 月 16 日 10. 石拱桥冲毁后,当地人架设木桥,
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维持通行。
11. 此后近 100 年,康熙盛世间,有
八、清溪桥简历 关志书上未能找到将木桥改建成永久式石
1. 自三国吴大帝黄龙初 (222—231 年 ) 桥的记载。
立县,古县城北靠天台山,三面环水,有 12. 清乾隆中 (1764 年 ),大水冲毁桥
人就有路,清溪附近就会有小路,涉水而 梁,邑人张仁宓独资建木桥,利用原有石
过清溪或许有简易碇步和简易木桥,大水 墩台。时隔两年,丙戍 (1766 年 ) 七月大水,
时或有独木舟过渡。 木桥又被冲毁,张仁宓又独资再次重建木
2. 南北朝宋元嘉八年 (431 年 ),谢灵 桥面,当年九月十五日动工,十月初一日
运开凿古驿道完成,过清溪进城,溪上应 落成,桥长 119.46 米,齐召南作记,石墩
有简易木桥和舟渡,因天台造桥历史可追 台,木梁木面桥。
溯到商殷时代。 13. 清道光年间 (1821—1850 年 ),大
3. 宋咸平元年 (998 年 ),清溪上建有 水又冲毁清溪桥,邑人袁以仁利用老石墩
清化桥。 台重建条石梁桥,长 119.46 米,宽 1.5 米,
4. 后有曹家岩桥,石桥,长三十二丈, 高 3.06 米,顾广文作记。
折 88.90 米。 14. 清道光后与民国二十三年 (1934
5. 宋县令丁大荣于嘉泰二年 (1203 年 ) 之间,应有一次石桥重建或扩建,因
年 ) 秋,在清溪上建成石桥,名鹤仙桥, 涉及 1934 年杭温公路开通时清溪桥改造利
长 111.12 米,宽 4.5 米,中孔高 8.34 米, 用问题。此次建造系条石梁桥,26 孔,长
石拱桥,杨似起作记。推测当年的桥型, 158 米。仅《浙江公路史》记载有改造成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