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天台行旅》
P. 12

为其主要经典。也就是从这里,大概来自埃及的(原文如此,实际为印度)、
                                                                                                             信奉阿弥陀佛的净土宗踏上了远东的土地,并迅速普及整个中国和日本。在
                                                                                                             天台山,有很多寺庙属于这个净土宗。它在佛教历史上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
                                                                                                             地位……


                                                                                                                 在这本书里,李提摩太把“佛”译成了“god”, 与“上帝”相同。在国
                                                                                                             清寺的墙壁上,他抄录的一个智慧救心方,却是作为上帝的“god”所没有的。
                                                                                                             与李提摩太一样,许多人到天台山,是奔着天台圣寺——国清寺而来的。
                                                                                                                 不到国清,不到石梁,就枉到天台。



                                                                                                                 国清寺位于天台山下,与赤城山近在咫尺。国清寺是天台山旅游的第一
                                                                                                             站,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声名远播海内外。徐霞
                                                                                                             客登临天台山之时,周边几百里内外的乡民,以及一水相隔的日韩等国的信徒,
                                                                                                             不论寒暑风雪,五体投地,或三步一拜,或一步一拜,到这里朝圣,寄托始
                                                    ▲ 五峰环抱的国清寺圣境   丁必裕  摄
                                                                                                             终如一的虔诚,就像雪域藏民朝拜他们的圣山和圣湖。


                                                                                                                 国清寺居天台县城近郊,距城八华里左右。自县城到小北门一段路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松翳蔽日,人称“万松径”,旁有赭溪淙淙,碓声阵阵,
                                                                                                             另有神迹石等景,而今时过境迁,旧景无存。万松径旁的松林,被连绵的橘
                                                                                                             园所代替,甘甜湿润的江南韵味十足的山风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乡村田
                        五峰环拱的国清圣境                                                                            园的自然景色和清净庄严的佛国风光。
                                                                                                                 转过木鱼山,进入一牌楼,眼前又呈现出别样的景象。时值仲春,映入
                                                                                                             眼帘的是金黄油菜花和翠绿麦苗的田畴与摇曳的枝影,林中挺秀的隋塔,宛
                                                                                                             如一介书生,或如一名武夫,在晨曦和暮霭中静静伫立,又像是一个圆寂的
                       895 年 5 月,踏着徐霞客的踵迹,来自英国的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                                                   老僧,一派安详。用现代时尚的目光来看,它或许是一位侍应生导游而已。
                   1在伦敦教会的厄尼斯特·包克斯牧师陪同下,走向天台山。他写了一                                                           它的中部横生出几棵小树来,伸手做着邀请的姿势。隋塔下则有七支一字儿
               本回忆录性质的自传《亲历晚清 45 年》,在第十三章详细记录了这座圣山之旅。                                                        排开的小佛塔,便如仪仗一般的端严了。
               他开门见山地说:                                                                                          隋塔建于隋代,重修于北宋初期,缺了顶,六面九级,自第二层起,每

                                                                                                             层每面都有佛龛,内壁的每块砖上都刻有三尊佛像。为便于保护,塔门早已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宗教中心,也许可以跟耶路撒冷、                                                          封闭,禁止攀登。要欣赏它,只能到国清寺的文物室里细观塔上遗落的几块
               麦加、贝那拉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道教大教主所在的江西龙虎山,以                                                             残砖了。
               及西藏达赖的驻地相提并论。这里是中国最流行的佛教的中心,《莲华经》                                                                 隋塔的顶部早已缺失,民间传说为罗汉与观音斗法的结果。观音与五百


            12  天台行旅                                                                                                                                                五峰环拱的国清圣境        13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