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天台行旅》
P. 138

▲ 天封村,徐霞客旅游天台的第一站,村后云雾缭绕的灵墟山,为道家第十四福地    胡明刚  摄

               村民寄信要到天封去,外边寄的信也搁在天封村,有许多急要的事全给耽误了,
               外胡村的人只得跳着直骂娘。外胡村的小学校烧掉后,学生只好到天封去上学。
               7 岁的小孩每天都要来回赶十里的山路,后来就住在天封的学校里。小孩回来
               瘦了一大圈。朋友说,这个地方虽然破,但能出艺术,也能出作家。这里出
               产的冬笋番薯,倒是两大山地特产呢。

                   从外胡到天封,步行可从外胡前山岗下岭,过两座石拱桥,经毛竹篷村。
               若坐车,必须转过一个大弯,脚下是个大峡谷,像个畚箕,故名大坑斗。发
               自于华顶灵墟山,与天封相接。过八寮,至宁海双峰,约有八十里长。大坑
               斗沿谷山坡皆是丛丛修竹,间或层层梯田,均为当地村民耕作。大坑附近曾
               有村庄花肠坑,今已废。天封村成村时间不长,不上百户,因天封寺得名。
               据说寺成之后,大殿比皇宫高出三砖,皇帝知道后想毁掉,和尚聪明回复圣上,
               曰:“此寺为上天所封”的,故名天封。天封确是风水皆宜所在:坐北朝南,
               村前也有双涧回澜,村周也有五峰环抱。当地百姓所云“五马回槽”,虽与
               国清意趣相同,但比国清开阔悠远。村庄背靠华顶主峰,更显高远。村前有
               宋代石拱桥一座,桥头北端有大樟树一棵亭亭如盖,每当山岚四起,群山缥缈,
               倘若殿宇轩昂,亦显法相庄严。而今,满目的却是一片田园风光。能让人凭吊的,
               只是那座拱桥和桥端残留的两个石鼓。寺院被毁后,一些匾额被砌在村庄附
               近的大路和水渠中,不管风吹雨打,字迹依然清晰,其间或有珍贵文物,胡
               乱弃之,甚为可惜。爱国诗人陆游青年时代曾隐居于天台山,与天封寺主持


                                                                                                             ▲ 上潘竹林    胡明刚  摄
           138  天台行旅                                                                                                                                                                 139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