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天台行旅》
P. 141

慧明结为知交。慧明重新修葺天封寺后,邀请陆游写了一个碑记。陆游云:“予  村后山岗上有华严寺,已经成为废墟,被泥土所掩,时有破砖断瓦被村民挖出,
 尝患今世局于观人妄谓长于此者必短于彼,工于细者必略于大,自天封观之,  离村一里许建有一个禅院,据说有一外籍僧侣在此修行。
 其说岂不浅陋可笑也哉!”倒是淋漓尽致地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  天台大学士齐召南,对双溪村情有独钟,有歌行古风诗见于《宝纶堂诗抄》,
 层思考,至今读来依然感到很沉重。       意境甚妙,可惜地方志未录。


 在天封村往西行走,一两里路左右,过一石拱桥,在桥西边往右北上,  前溪后溪流向东  前山后山矗碧空  山环水汇得平地  双溪山房当其中
 就到华顶坑村,村子不大,几户人家,小路从村后穿过,经一座水泥板桥和  吾友新迁非旧卜  古书应向名山读  径来相别去匆匆  呼我作歌拟盘谷
 一片茶园,在竹林的石阶路上走过,就看见一座已经废弃的老屋,在向上行  双溪记得昔游曾  历历山水犹在目  东北华顶西石梁  顶看海日梁飞瀑
 走,就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坪,左转就看见华顶寺。大约五六里的路程。如在  两地经过暂息肩  溪水清香手频掬  小潭见底跃鯈鱼  深林隔雾行麋鹿
 拱桥处往西直走,转一个弯,可到上潘村,上潘村依坑谷而建,房屋层层抬升。  村落寒多雪未消  几树桃花夹茅屋  居民采药兼采茶  沿山万顷森修竹

 山道从村中穿过,往西北而行,过东岭岗西行,就到双溪村。  家家灯火照黄昏  织筐编箔排苍玉  今居此    远尘俗  钓水樵山清与足
 双溪村之双溪,一为里岙溪,发源于华顶山揭桶档附近,一为西头溪,  欢岭詧岭望非遥  千秋风霜犹堪续  若问扪萝造访期  期在明年春笋熟
 发源于马啸坪岗,在村前交汇,村庄在一处小盆地上。双溪村紧靠华顶最近,
 海拔与外胡村相近,两村所出产的云雾茶与华顶的品质相近,天台人齐中嶔  此诗很有山居怡然自乐的意境,富有隐逸情趣。诗中所谈到的欢岭,为
 在《峭茜试茶录》中说,“双溪鳃甲”产于华顶峰下双溪村一带,茶色深绿,  欢岙岭,为顾欢的隐居地,詧(察)岭为高詧隐居地,顾欢高詧,均为汉代
 茶味浓厚,品质上追茅篷之茶,但是因茅篷之茶很难易得,便以高价收购此  名儒隐士。詧岭位于双溪之西,过双溪岢头,往右有小路,为山间故道,为
 处茶叶。而今茶园有所荒废。村民自己制作少量,或自用,或待客。双溪村  天台城佛陇桐柏山等处到华顶峰的必由之路。路旁绿荫蔽日,鸟喧虫鸣,非
 也产毛竹,尽管竹林不及大同五村外胡上潘那么多,但因为地处高寒,竹笋  常幽清空寂。经一路廊,大约五六里左右即到高詧结庐之所,为岭下石梁镇
 亦为上品。 双溪村有 800 年历史,一半村民姓吴,其祖上曾担任浙江青田县  中学,路旁石上有“汉高察隐居处”的摩崖,书法遒劲而端庄。旁有岩卓然,
 的教谕,见此地适合隐居,迁徙定居于此。村边古时有东隐寺、西隐寺,在  顶上一泓清碧,经年不涸,人称一奇。


                 龙皇堂为石梁镇政府的所在地。驱车至龙皇堂,往东可登华顶望云,往
            南可至高明真觉悟禅。天台山南北坡的暖冷气流在此相汇,故常有云骤雾起,
            人称龙皇在此行云布雨之故。天台山民谣“有女不嫁龙皇堂,雾露涽水满眠床”,
            龙皇堂一带又称“集云”。在文革期间天台许多地名被革了命,但“天封”“龙
            皇堂”“华峰”“大同”“太平”丝毫没有改变。
                 传说龙皇堂有一条断尾巴龙,因道行不足,只会行云,不会布雨。龙皇
            堂附近的许多地名,与龙有关。龙皇堂之南有村曰兴龙湾,可算是龙皇的浴池,

            兴龙湾之西二里许有镇龙岩山,山坡石头方正犹如切豆腐一般,相传为神龙
            掉尾所作。山顶有敕封潭,则是这条龙的安居之所了。站在山顶,方圆数百
            里青山城镇田园尽收眼底,华顶拜经台近在咫尺。每当风起云涌,更是气象
 ▲ 双溪:离华顶最近的村庄    胡明刚  摄
            万千。由于此间风向不定,见乱云在寒风阙上旋飞翻舞,山风扑面,沁人肺腑,


 140  天台行旅                                                      悠然放歌,飘过北山村落         141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