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天台行旅》
P. 142
冷水坑、水磨坑、真觉寺、金地岭,直到国清。
散文家郁达夫在《南行日记》中写道:
我们到了塔头村,看到了这高山上的大平原,以及东西南三面的平谷与
远景,已经有点恋恋不忍舍去了;及到了更上一层的俗称“水磨坑”、“落
水坑”上的高原地,更不觉绝叫了起来。山上复有山,上一层是一番新景象,
一个和平的大村落,有流水,有人家,有稻田与菜圃;小孩们在看割稻,黄
白犬在对我们投疑视的眼光,桃花源上更有桃源,行行渐上,迭上三四条岭,
仍不觉得是在山巅,这一点我觉得是天台山中最奇特的地方;将来若要辟天
台为避暑区域,则地点在水磨坑落水坑(田洋陈、寒风阙的外台)一带随处
都是很适宜的。
水磨坑在半山腰,有机耕路可以直达,游览起来也较为方便。水磨坑何
▲ 烟雨龙皇堂 胡明刚 摄
以得名,尚不可考,村西有山溪清流,自悬崖直坠深谷,化而为瀑。瀑前两
可令人超然物外。此山亦名清风山,倚山看景,不亦快哉。 崖相辏如门,行到瀑布顶上,不敢下视,此景若天台山的铜壶滴漏一般深窈,
龙皇堂是高山顶上的一个小小盆地,土地膏腴,平旷悠远。田园宁静质 引水而出,可以推动水磨水碓做工,我想,若在这里建造水磨水碓坊,既能
朴得如山地的少女。龙皇堂村舍皆以花岗岩砌墙,石块皆整齐划一,方方正正, 解除村民碾米磨粉之急,又可添一人文景观。此水源于北山龙皇堂附近的寒
一直从地基砌到屋顶,统一凝重,和谐,此间山居可以与温岭石塘的渔村相 风阙,往南流,上段为冷水坑,中为水磨坑塔头坑,其下为国清岙溪,到国
媲美。范文岙的村景更令我驻足流连:村中松树柳杉刚直挺拔,在浓荫深处 清寺照壁合一自西而来的小流,称为“双涧回澜”。国清寺下段则称为赭溪,
偶见一角花岗石墙和瓦檐来,更觉得醒目而清秀,农家二三,隐现于阡陌稼
禾之间,为令人神往的佳境。
吴冠中先生游天台山时,对龙皇堂村舍情有独钟,龙皇堂村北边茶山中
有一石砌的小屋,被吴先生画成速写,收入其作品集中,渐被人知。这种茶
山石屋,在当地比比皆是。龙皇堂村附近多奇石嶙峋,悬崖壁立,可惜在文
革后开采过甚,美景渐阙。龙皇堂近来已经建成浙江省最大的无污染高山蔬
菜生产基地,并且注册了商标,农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到上海香港及东南亚
各地。
龙皇堂附近的村名很有特色,高桥距离龙皇堂仅半公里,桥不高,仅半
米,何故名高桥呢?詧岭后有村曰:“平地”。仅在山冈上,方圆几百平米,
大惑不解中,忽想天台北山的一句民谣:“高明好高不高,太平好平不平”,
很有禅意,顿有所悟。徐霞客从龙皇堂依岭而下,“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
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此古道过寒风阙、兴龙湾、 ▲ 水磨坑全景 胡明刚 摄
142 天台行旅 悠然放歌,飘过北山村落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