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天台行旅》
P. 164
木秀石奇,一溪自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就是始丰溪了,他一时找 了县衙,遭到了残酷镇压,俗称“西
不到竹筏,便让别人背着,“涉水而过,水深过膝”。始丰溪在这里汇合雷 乡反”,载入浙江历史。1987 年,我
马坑支流,悠然东去。 从事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工作时,收到
天台人称街头镇为大西乡。考街头镇的起源,始于六朝,宋代时,人们 街头镇退休老师蔡达文和陈方案搜集
见古镇前南湖与始丰溪相通,改名为湖窦。元代时,镇上设有湖窦寨,置巡 整理的民间叙事长歌《闹粮歌》,编
检司防守。到清代正式命名为湖窦镇。清代康熙十三年,改为街头镇。街头 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天台卷》,
镇虽在天台西部奥僻之地,却是连接台州、金华、绍兴三地区的要道。因为 该长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歌中唱
其地理位置特殊,抗战时期成为浙东行署的驻地。浙东行署下辖宁波、绍兴、 道:
天台、磐安、东阳、义乌等十八个县,因为有人说街头一词不雅,改名为嘉图。
这是一个很吉祥的名字,嘉禾丰稔,溪山如画,引人神往。但到了 1946 年, 六月荷花水上红 鲁才胆大心又忠
浙东行署撤离,嘉图镇返璞归真了,仍旧称为街头。 当年恰只三十岁 单人落府去递呈
我自在地漫行在长 1154 米的街头镇的老街上。在老街东段转弯处,我找 连告三张都勿准 又做状纸上杭城
到街头镇文化站站长陈兵香先生的家,食宿多日,翻阅复制摘录许多关于街 一路辛苦省城告 先到书院读经文
头和寒山的材料。每逢二七之日,这里就形成集市,来自天台、新昌、磐安、
仙居等地的商贾云集在这里,贸易尤为兴盛。我从西边的梅人鉴题写的“古 余家大院名曰“存朴堂”,雕梁
湖窦镇”匾额的过街楼下穿过,沿街铺就的鹅卵石按摩着我的脚心,有过电 画栋,极为精美,天井四边沿阶皆为 ▲ 街头老街 范旭初 摄
一样的感觉,顿时身心舒泰起来。纯粹的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依然清晰地看 十二块,有年老寿长的意思。
到许多民间色彩浓郁的吉祥图案,或金钱形,或扇子形。天台话扇音仙,街 陈兵香介绍,在街头古民居中,规模最大的是曹氏大院和下当门楼。在
头古镇店面门多为八扇,暗指八仙。在一处石板上,还能找到一只仙人的脚 这个偏僻的西部小镇,101 个房间“15 个道地不落天下”的规模,不亚于城
印,两旁的瓦檐下,乳燕纷飞,炊烟缭绕,斑驳的“恒盛布庄”、“瑞记酒坊” 市中的豪门大户。房屋的主人叫曹光弼,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成的,
的店号,让人备感沧桑。剃头店,打铁打钉店,制糖作坊……,在城市里都 足有 200 多个年头。眼前的这座院落有些破败,有些寂寞。让后人感叹的不
已经销声匿迹了,但在这里比比皆是。抬头仰望,竟发现六百余条毛主席语录, 只是宅院中那 101 间大小不同的房间大院,台门上有“屏山襟水”匾额,门
一溜排开,将原汁原味的文革旧貌,定格于此间。 楼上有“聚青凝紫”匾额,倒成一对儿。大院的天井以鹅卵石铺就蝙蝠和鹿
我站立在西溪桥上,这座建造在北宋年间的老桥,64 米长,桥首中旧有 的图案,意为福禄,柱子下面是石磉为覆盆形状,意思是聚宝盆。许昌渠当
龙母殿,仙人足迹,有五峰积翠之境,陈兵香先生对我说,有宋一代,有名 过工匠,他说,这老房子的图案是有讲究的,雕花瓶和戟的图案,意思是平
儒朱熹理学传人潘时举、户部侍郎龙泉季思可等人创办义学课徒,一时之间 升二级,雕花瓶和蝙蝠,是福坪居上,雕星斗和石鼓,说是“星缘实古”。
山乡学风炽盛,人文荟萃。 昌渠说,在建造这房子的时候,一位工匠先在西边砖雕“虞水访贤”图案,
文友余云叶,为街头镇人,著有《李鸿章》等长篇小说多部,他说街头 说唐尧将王位禅让给虞舜,有贤有德。东边的工匠想着典故很古老,如果雕
镇处于天台西部边远地带,民居保护得相当完整,历史最悠久的是余家大院, 不出更古典的图案,就落败,于是急中生智,雕了个“犀牛望月”,犀牛分水,
为清代秀才余秉锡、余鲁才祖孙的故居。清同治十三年,知县丁澍良勾结劣 天上月圆,大吉利。
绅加征钱粮,余鲁才、余秉锡向省里呈告,却被关进牢房,余鲁才被官府毒 街头有诸多老街巷,号一品巷,有老民居,曰一品宅,房屋布局,也如
死(据余姓宗谱说,余鲁才是服毒自杀的)。街头西乡农民揭竿而起,焚烧 一个“品”字,台门的石匾上有“山水含芳”四字,坐观山水宛如水墨画一
164 天台行旅 大溪溯流,度尽沧桑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