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罗阳镇志
P. 191
罗阳镇志
韩国白玉春萝卜;引种荷兰依紫千红花椰菜;引种泰国夏王甘蓝等。
经济作物 油菜、苎麻、烟草、药材等,少量种植。
第四节 农业技术
罗阳的农业技术,与全县各地大同小异,与闽北地区也相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县农技部门引进新农技,往往在罗阳试验先行推广。
1952 年县良种场建立,陆续引进、试种、繁育良种。1990 年,罗阳镇在三垟村进行旱地
三熟制套种试验,初获成功,亩产 682.50 公斤。以后杂交水稻制种与繁种、水稻施用稀土技术、
冷水烂浸田垄畦法栽培、旱地秋玉米套种等试验研究项目均在罗阳取得成果。
1991 年,北外村获县农业“丰收杯”竞赛活动集体一等奖,东内村获二等奖。
1992 年赤坑村被确定为科技星火示范村,投入经费 7800 元,化肥 8 吨,科技培训 258 人
次,科技咨询 38 人次,试种良种西瓜 8 亩,良种蔬菜 8 亩,实施大棚双膜蔬菜育苗试验,落
实科技示范户 15 户。全镇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推广旱地春玉米套种 750 亩,三熟制 2000 亩。
推广稀土微肥 1500 亩,亩产增 50 公斤至 60 公斤。推广冷水田垄栽培 465 亩,亩产增 80 公斤
至 119 公斤。
1993 年,在镇域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一熟制”向“多熟制”、“传统型”向“市场型”、
“低效益”向“高效益”发展。开展“一优两高”农业单产试验,引种泰国重米、香优糯、甘
薯等新品种,举办使用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培训班 31 期(2537 人次)。实现杂交水稻良种
覆盖率 95%。
2008 年 5 月,罗阳镇农技综合服务站成立。
2010 年,罗阳镇在全省率先构建农技推广、动植物防控、农产品监管“三位一体”的基
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栽培技术示范方。
第十九章 林 业
明清至民国初,屡有虎豹入城,可见镇域林木茂密生态完整。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中期,先后历经 1958 年大炼钢铁大烧木炭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乱砍滥伐,林木遭到
破坏。历届人民政府重视林业生产,持续不断造林、护林,罗阳镇林业获较大程度恢复和发展。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