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8 - 罗阳镇志
P. 268
ֻੂḤḤḤ֔ᆟफಕ
浙闽矿工起义之战 清《分疆录》载:明洪武辛酉年(1381),青田叶丁香起义军进入县
境,民众跟随起义。安远侯率领部队到罗阳,十分之九的人被杀死;明宣德六年(1431),陈
德祚、柳广邀合处州的徐子举等部队聚合到泰顺县境,两浙藩司率兵进驻罗阳征讨;明正统甲
子(1444),福安刘洋坑有人杀死闽藩参议竺渊,朝廷误将刘洋作罗阳,文武大臣总师到罗阳;
明正统十三四年间(1448—1449),福建建宁等处矿工为抗拒官兵搜捕,退聚罗阳,沿白溪至
交洋口(今东外村)设寨立营,号称“十八社”,与踞守官台山(今寿宁县城东北)的沙县农
民起义军邓茂七属部相呼应。温郡进剿队伍行至交阳遭到伏击而覆没,都部指挥王英等也战死
了;景泰元年(1450),总戎李信、布政司孙元贞等人总领大军分驻三港、台湖(今属文成),
坚壁莒江,屯兵仙居,又派瑞安县县丞陈醇和乡绅潘尹序进罗阳招抚,同时大举杀戮和捕捉。
起义军余部退到官台山。八月,又返据罗阳,与屯驻在戬州的官兵交战,官兵失利,指挥顾铭、
千户洪珍都战死,起义军返回原地。景泰三年(1452),泰顺设县后,朝廷调遣浙、闽两省军
力合攻官台山,义军损失及半。景泰六年(1455),都御史刘广衡亲临督战,矿工起义被平息。
抗击倭寇之战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 3000 余人在桐山(福鼎县城)登岸,泗
溪生员林田率兵在排岭(今属雅阳镇)筑土城扼守。十一月十一日,倭寇突然到达排岭,土楼
被攻破,林田牺牲。倭寇从雅阳进犯三魁,屯驻十天,杀戮群众无数,溪水变红。接着,倭寇
经过华峰(今大安)、洪村(今下洪)进入莒江,屯驻 20 天,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十二月
十一日,倭寇进犯县城东门,抗倭伏兵四起,首尾夹攻。倭寇向南逃跑入海。
崇祯九年(1636),福建人沈可耀诡称倭奴,率领好几百人进入泰顺县境,在仙居驻扎 3 天,
伺机进犯县城。生员林宗椿率领乡兵截阻。“椿截桥欲尽歼之,桥朽断,失足坠,被杀。”等
官兵赶到,沈部才取道司前往景宁方向逃走。
反清之战 清顺治五年(1648),原明朝行人刘中藻在福安起兵反清,于五月派部将冯生
舜率 1 万余人进攻泰顺县城,守将唐三捷等人失败逃跑。知县张联标退到杨寮坠马而死。其爱
妾傅氏年方十六,被俘不屈,被吊死在万罗山。同年十月二十三日,清将李荣由桐山派兵攻占
罗阳城。十一月刘部 3 万人再次围攻罗阳城,清将李成茂等固守将近一个月,招募乡兵夺围,
请求救援。援军来到,刘部才撤退。
康熙十三年(1674),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当时海寇黄明、李信率众从桐山登陆,
攻占泰顺县城。知县林天桢赴郡请求救援,途中遭遇曾养性(耿精忠部将)部,被杀害。之后,
三都和四都洪口、筱村与莒江联成一体,称“五保”,推荐副贡夏大辉为保长,从事抵御。不久,
黄明与李信争权,李信投靠五保被拒绝,又转走景宁,黄明追上杀了李信。之后,黄明率领千
余人马屯驻泗溪陈营寨。七月,五保联合 3000 余人夹攻破寨,黄明潜逃,陈营寨被焚烧。
清咸丰八年(1858)四月,太平天囯翼王石达开部攻占云和、景宁,官兵退避泰顺。一都、
罗阳城内一片惊慌,县绅林用霖倡筑景宁界上燕蚊虫垒(今属黄桥乡)隘口,率团丁上隘防守。
罗阳建黄杨(泥)隘。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