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罗阳镇志
P. 52
ն൙࠺
明末(约 1600—1644) 舒寄宗(系出江西,先徙居青田)迁居罗阳南阳底,为罗阳舒
氏始迁祖。后裔散居今南院乡桂坪等处。
清(1636—1911)
顺治三年(1646)六月 罗阳入清版图。八月十六日,清兵入城。
顺治五年(1648) 原明朝行人(官名)刘中藻在福安起兵反清,五月,遣部 1 万余人攻
克罗阳城。知县张联标退避杨寮,坠马而死。十月二十三日,清兵自桐山进罗阳城。十一月,
刘余部又集 3 万人围城,清兵固守将近一个月,援军到达才解围。
顺治十二年(1655) 潘仲桃在罗峰村开办“拯生堂”中药店,兼医带徒。
康熙十二年(1673) 老虎进入城南门,攫去守城士兵王某。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 靖南王耿精忠于福建起兵反清,海寇黄明、李信率众从桐山登
陆,攻占罗阳城。知县林天桢由一都赴郡请援,路遇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的部队,被杀。
康熙二十七年(1688) 老虎窜入地轴山,伤害城内居民王长世。
乾隆十六年(1751) 老虎入城,后被打死在南门溪。
嘉庆初(1796 及后若干) 三阳坪(今三垟坪)被充置官山,作百姓丛葬之地。
嘉庆十四年(1809) 曾象从闽同安迁交洋(今鹤巢上交垟)。一说曾奎象,系曾肈作之
子,到交洋考察,建议父亲徙交洋,嘉庆二十年(1815),曾肈作举家自福建泉州同安新桥头
迁至泰顺城东上交洋。
嘉庆十七年(1812)夏 饥民掠食,城中周姓被抢。
嘉庆二十四年(1819)夏 下大雨雹,城内尤甚,屋瓦沟皆积满,墙边积至没踝。
嘉庆年间(1796—1820) 石林精舍设立,为罗阳书法家潘鼎与其友好端木国湖(青田人)、
董正扬(罗阳南外人)授徒讲学及著书立说之所。
道光二十年(1840)秋 城内涨大水。
道光二十八年(1848) 城内涨大水。
咸丰三年(1853) 发生饥荒,城中灾民入县署请愿赈灾。
同年三月间 泰顺多次地震,一都地及七都魏坑西奥山崩,压死人畜无数。
咸丰八年(1858)四月 太平天囯起义军石达开部攻陷云和、景宁,官兵逃避泰顺,一都
及城内许多绅民也闻风逃避。在城生员潘钟英等设局罗阳书院,派丁防守四城及双港岭隘(在
县城南郊东溪头)。
同年 建黄杨隘(今名黄泥隘,在白溪岭头与寿宁交界处)。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 县城发大火。火自士林坊延烧至县前左街,烧毁店铺、房屋百
余家。
同治三年(1864)夏 有虎由县后山越城,至署内后院,盘旋一遭,后越城而去。
同年 署温处道周开锡捐奉一百千文,众殷实户续捐,在县衙前万罗山麓建义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