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南院乡志
P. 150
第十六章 教 育
其儿孙主事总理事务,教员人数分科授课,经费由林族“养贤庄田”收入维持,管理严格,教育质量
闻名县、市。据资料载,林鹗先生培养出色学生无数,如粤西学使侍郎孙铿鸣,又如黄体芳考中进士
时,君王要黄杀象取胆,体芳亲往求教林鹗先生,乃传授宰象取胆之术,后晋级为兵部左侍郎。黄为
酬谢恩师,荐林鹗升直隶州判军功加品衔熙之职。至1947年,林族后人乡长林彦若兼任名誉校长,执
掌学校事务,行政有校务会议,由校长召集,设有教导主任兼管总务(教师兼),负责学生入学、考
试、学班人数管理、课程教材设置、家庭联络、研究教学和负责预算支出、购置、环境布置等事务。
该时期课程一般设《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早年没有规定学制,按学生的成绩和接
受能力的高低逐个教学。1901年学生增加,分甲、乙两班,设有国文、修身、训话三科。1943年又增
设算学、常识、音乐等,分科授课,采用二四学制,只设初级段,学校编班为复式。
1949年5月,南院解放。1952年春,人民政府接管并改造旧式学校。学校机构管理课程设置和教
学内容等均有变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改造思想,提出为人民办教育的观念,重视民主管理,发挥
集体作用。学制定六年,废除训育制度,设语文、讲读、作文、写字、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
乐、美术、体育、手工劳动等。
1953年春,土改工作队委任村农会主席夏成旺兼任校长与总务主任,设置校长室,下设教导主任
一人(教师兼)。
1955年建立工会,配合学校行政组织教工政治,业务学习,进行思想教育、组织课余文体活
动等。
1956年,学校建立中国少年先锋队大队部,聘请大队辅导员1名。
1958年,全乡原13所小学并为2所。学生食宿由学校统一管理,彻底废除方言教学,运用拼音为
基础,普通话教学贯彻课堂。
1961,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劳动课搬到田头,体验集体劳动,丰富写作
素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师组织“战斗队”成立“文革小组”,校长无形中靠边站。语
文基本学毛主席语录和著作,算术教材由老师自行编写,其他由老师自行安排。
1969年,南院公社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学校。学校成立“红小兵”,学生搞红领巾改佩
“红小兵”胸、臂章。
1970年,学校更名为“五七”学校,上级派沈亦科为乡教办负责人。贯彻毛主席“五七”指
示,“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开辟学农基地、搞军事拉练等。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设过
渡班。
1972年,实行“精讲多练”基础上抓“双基”教学实验,搞“开门开课,随到随听”教学活动。
1973年,恢复秋季招生,六年制改为五年制,恢复南院完全小学校名,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
1974年开始,通用省编教材。
1977年,恢复校长制,沈亦科任校长,建立校长室,下设教导处,总务处,完善行政机构。教
导处:配教导主任1人,管辖少先队大队部,聘大队辅导员1人,分语文、数学二大组,各配备组长1
名,负责学生思想教育,按部颁要求选用材料,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学籍、出卷测试、评卷分
125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