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南院乡志
P. 148
第十六章 教 育
村校
截至1990年全乡有村校21所。
南院办学历史悠久的村小有南园小学(中心校前身)、豪阳小学、毓秀坑小学、桂峰小学、竹坪
小学五所。现据《南院乡小学校史》记载,重点介绍二所:
棠坪小学。宣统元年(1909),棠坪村大丘面富户钱家博,颇有见识,挺身兴学,创办棠坪
村私塾学堂,自行执教,校舍置于民房,经费由“学生束”和其本人募资,学生10余人。民国16年
(1927),聘请王纵华为教师,校舍迁往钱家祠堂,学生40余人,其经费主要来源是钱“坟酒”田
租,年租20担充作教师工资及办公费用,不足部分再从学费收入补充。1933年,校舍迁往上棠坪民
房,聘请胡其三任教。1939年,又迁回钱家祠堂教学,由钱庆洗任教,学生34人。1945年,先后聘请
钱方顺、钱方坑为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土改运动,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村农会聘请
张爰芳任教,经费民办公助,学生40余人,编班为复式。1954—1958年,先后由张志庭、高田绍、徐
焕文等任教。当年教师学历较高、教学功底扎实,学生成绩优异,引来邻村学生踊跃捐资入学,学生
超过50人。1959年,热心办学的村民钱庆班为首,在桥头菜园后创建四个教室,一个厨房,建校经费
有村民投工、捐资外,从祖辈护植的山林砍伐变卖以资补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没有正常
开课,1969年,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为便于学生就近上学,曾分设上棠坪、下棠坪两个教学点,由钱
方顺老师巡回教学。1976年后,学生增加,教师也增加为2人,学生分为甲、乙两班,教学编班为复
式。1987年,原校舍破陋,村干部钱方瑞带动村民投工献料,国家投资3000元,建成一幢331平方米
的校舍。1988年,学生增加到80人,分为四个教学班,教育部门调配教师3名,另1名由村委会聘任并
支付工资。1997年,适龄儿童32人,外洋小学并入10人,竹坪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棠坪小学就读,计有
学生50人,设2个教学班,教师2人,校舍修理需4万元。
叶盛坑小学。据《南院乡小学校史》记:叶盛坑小学始建于1955年,由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包
延枝和会计吴大姆二人创办。最初学生10余人,聘钱永三任教,校舍借用民房,经费从农业合作的公
益金中支付。1957年,包建枝发动社员从五祖山砍伐树木,添置课桌凳和黑板,改变办学条件。1958
年,学校撤并于毛垟,1959年,返回本地办学,以坳外董祥发民房为教室,由林能良任教。1961年吴
立辍任教。1963年教室移至娘娘宫,由李元应任教。1965年,增设下井村教学点,黄期应担任,两点
巡回教学。1967年,国家拨款150元修缮娘娘宫教室。1970年,包建枝、吴立根首事,拆除娘娘宫,
国家援助180元,社员投工献料,建成一幢二个教室和宿舍的二层教舍。1971年,改变巡回教学为全
日制,吴立辍任教。1972年,首届毕业生9人。1976年,学生50人,设2个教学班,教师增为2人。
1986年,黄可锦任教毕业班,小升初考试成绩优异,全部升入初中。1987年,校舍左侧泥墙有倾斜现
象,国家拨款500元,用平整石条拆修。1996年,张狮小学并入叶盛坑小学。后至2000年,一至三年
级(复式)学生保持在15—20人,教师1人,校舍破陋,修理需2万元。
据1990年9月统计,南院乡校网布局、校舍结构和师生员工情况见下表:
123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