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南院乡志
P. 172
第十七章 文 化
散 文
下垟村社仓序
清·林鹗
社仓,宋贤良法,所以备歉岁,恤贫农也。前朝处处有之,后人误以民仓为官物,与常平、预备
并入交代,古久而遂废。今惟庆元、景宁数邑犹有存者。然积而不废,任其陈腐,非复先贤旧规矣。
吾泰僻处深山,腴壤甚寡,承平日久,人满物劳,舟车难通,常苦乏食。
咸丰癸丑岁,鹗奉抚军檄,举行本籍团练。因念足食为先,始创法、刊刻条规,出票倡捐,从
本都南院始,陆续劝行。近维周君宽甫,仿行于岭北,它处殷户,虽多未谙其利,犹惮于倡首也。而
吴君师琴茂才,独踵行之下阳,岂非仁且智者钦!先是下阳村地小而较僻,民惰而较贫,舍农别无生
计,若无储粟,遇歉岁,民将流散废业。废业,则田租无出,国课且亏,其患也,贫与富,公与私均
也,吴君忧之,商诸田主,勿从。乃独捐粟千斤,分借诸佃,而薄其息,推陈入新,积之有年,粟且
倍矣。又深思远虑,虑他日昧者以一家独捐之故,或仍视为己物,使良法难永存也,乃重定章程,刊
为薄籍,将立碑以垂久远而丐序于余。余因回忆劝行之初,尝商诸吴君,故南院之仓,吴君昆弟咸与
焉。而君又推之下阳,可知人之好善,谁不如我?
惜我往岁匆匆赴选,未暇广劝八乡耳!使他日八乡贤者,睹吾三村之成效胥踵行焉,将见吾泰积
储日充,兵荒有备,贫富乐业,民气益和。内患不生,外侮何惧?则食足信孚,兵且可去,是无须团
练。深山一县,虽千百年为熙朝,永保此王土可也。故乐为之序。
录自《泰顺县志》
清光绪泰顺《分疆录·序》
吾温郡志及各邑志,惟乐清简洁有体,余皆陋略,讹谬百出。固由兵燹迭经,文残献缺,亦主斯
事者,大抵奉檄趣办,撰修采访,鲜得其人,而又急于成书,卤莽灭裂而不之顾,此则官书之通病也。
泰顺志修于雍正时,荒秽尤甚。余老友林太冲广文,屡为余道之。后闻其有《分疆录》之作,未
脱稿而老病相寻,遽归道山矣!盖泰顺设县,始于明景泰三年,分我邑之义翔乡、平阳之归仁乡合而
为县。旧志区划不明,彼此牵混,至斯录所称乡贤,祀典之谬,某大令借大工采木之名,营私渔利,
而又欺世盗名,自书劳绩于册,使非有遗老流传、私家记载,其孰从而知之?更数百年,清议久而愈
湮,不几以佞为贤,以贪墨为循良,三代直道不从此尽泯哉!观斯二者,则旧志之不足信者多矣。
广文生于其乡,笃学博览,自少壮时得见雍乾间老成硕彦,多识故实,而其好善不倦、嫉恶如
仇、本于天性,因而发愤为此,宜也!况志之失修又百四五十年于兹,其间,政邢之因革,风俗之变
迁,衣冠言行,山林撰述,岁有增积,即先代遗书残刻,久而后出者间亦有之。失此不图后益难考。
亨甫名父子,旁搜博证,续成斯编,诚继志述事之大者也。刻既成,邮寄余兄弟于金陵征序,余兄以
文书旁午不暇为,转以命余,遂为书数言于简端归之。
时光绪五年三月,止叟孙锵鸣书于钟山讲院。
录自清光绪泰顺《分疆录》
147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