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南院乡志
P. 173
南院乡志
复崇报祠议
清·林鹗
明土木之变,北边用兵,未遑他顾。闽浙土寇乘衅起,沙县邓茂七窜据瓯括界之官台山,与括寇
叶宗留等毒流旁县。而各处银坑私商亦聚瑞安义翔乡之罗阳镇,分十八社,借为巢穴,民多胁从,旁
扰福安、平阳,官兵莫能制。时,大司马孙公原贞遣浙江按察使轩 率属剿寇,驻兵永嘉、瑞安,别
将至莒冈,惮于深险,不敢进。乡老林国献策督辕。檄宣平义士潘尹序招抚十八社众,引官兵直捣贼
巢,闽括诸寇悉平。于是孙公察地势、顺舆情,奏请设县,割瑞安、平阳之山乡,广百余里,袤倍
之,治于罗阳,为今泰顺县。时,景泰之三年也。自时厥后,深山中有贤宰莅治,士民始享太平之
福,咸感孙公德,佥请于司,特建崇报祠于孔庙之旁以祀公,历久弗替。至明之季世,以御寇殉难之
庠士林宗椿配享旁龛礼也。后因屡遭寇乱,民多流亡,磳田强半荒坍,殷户为里长,苦于赔粮。至国
初,巡抚范忠贞公亲至县勘实,奏免逋粮千余两,民困以苏。于是,阖邑士民感公再造恩,乃请以
孙、范二公并列合祀崇报祠,载在祀典,有司主之礼。
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而在今安在哉?考祀旧址在今训导署前,日久不知何时毁坏,无识者遂
以孙、范二公神主袝之名宦祠,配享之主则厕之孝义祀,以为一时权宜,而不知二公乃闽浙会垣之名
宦,下邑不得抑置之邑令之列,一也。数百年来,士民生聚安富,皆食二公旧德,专祀断不可揭,二
也。即林宗椿之义烈,事关阖邑患难,与修于家者迥殊,故当时有官绅吊祭文,刊布《忠义录》,亦
不得裁其配食,泛入孝义祀,三也。然此义亦人所共知。道光间,吾邑前辈以圣庙不合体制,移建城
隍庙前,诸公皆有识者,胡弗补兹缺典?则以庙成而财尽人散,不遐旁及故也。
嗟乎!吾泰昔人所谓岩邑也,而近年邻县丁劫,独二公所怀保者幸免。昧以为此地剥复之兆、人
心涣萃之符,胥在此祠。泰顺一日不废,此祠不可无,人心一日未忘。此祠虽废,宜必复也。
今有不必不重费而此举可立成者。于此在邑城诸绅请之官长,迁主一祭,以倡始之耳。前署
县杨侯以罚金创育婴之周,建堂于文庙之左。成矣,而经费未敷,但生女将溺者,给钱使养诸家,
局不雇乳妇,亦无送女入堂者。今堂空设,不祀神,正可设龛安二公栗主,旁以小龛安配食主。只
须小费,而专祀已复,祭资或节存育婴息钱,或别筹神会,皆可。育婴,仍依旧章,两无妨碍,何
也?今日生男育女即二公保民如赤子之德所留贻,以崇报祠为保婴局,固无不可也。凡物之成毁
也,必有其机,机逆则道谋难成,机顺则无心凑合。然则,杨侯育婴之举,即此祠将复之机也,不
然祠复不可期,而虚堂久亦必坏,然后叹息此机之已无及矣,岂不太可惜哉!愚者千虑之一,愿邑
城高才君子共商之。
以上录自《分疆录》
家书
清·毛凤池
离乡十六年,言念故闾,竟通隔世。沧桑迭变,不识兄弟妻儿亲友作何景象?父母可经安厝
否?每念家计,日夕肠九回,泪千行,酸心刺骨,只付之无可奈何而已。颠沛流离,九死一生,
又磬楮莫尽焉。可怜吉甫丁亥年十月,即以痢病卒于广西浔州府,惟天招弟一人在旁,收殡遂在
148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