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洲岭乡志
P. 146

ֻؽ൅ᅣḤḤḤൂḤḤḤ໓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几天前毛玉娟就发现有半箩大米没人要,她就一边追忆一边查问,
               终于查清这些米是江爱玲落下的。有人对玉娟说:“那么几斤米,你就吃不得?”玉娟笑笑说:

               “我自家有呢,是谁家的东西,就该还给谁。”
                                              拒买盗木建屋,磊落光明做人

                    吴明石及其房族兄弟住的是四代曾祖于清代咸丰年间建的四合院。相传老祖公购买木料时
               发现一根木头与众不同,不用斧砍而用锯锯,是从别人山上偷来的。老祖公决然付给背运工钱,

               要卖树人将这根木头背回去,并劝他以后不要这样做。这一轶事,在吴家世代相传,成了一面
               镜子,映照世世代代光明磊落做人。据吴家兄弟和村邻介绍,吴家连续几代,不曾砍伐他人一

               竹一木,不会糟蹋人家一苗一禾。
                    为救人献身的吴用图生前便有许多美传。洲岭地方有一陋习叫“偷中秋”,在农历八月

               十五夜采摘别人的瓜果不算偷。有一年的中秋月夜,一伙小孩聚在村中大樟树下商量摘人家的
               橘子。路过的吴用图听到了,上前劝阻说:“即使你摘到一斤橘子,才值块把钱。如果你向爸

               妈讨块把钱买橘子吃,难道爸妈不给吗?何况现在橘子还未成熟呢。”一席入情入理的话说得
               小朋友们个个心悦诚服,高高兴兴地改变了中秋夜的活动内容。

                                            话到唇边留半句,理在是处让三分
                    吴家不仅和村坊邻里相处得很和睦,家族内部也过得十分融洽。吴明石上有老母下有儿孙,

               左右有兄弟人等共 20 来口。兄弟仨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20 年前分了家,因三妯娌难分难舍
               而重新合着过了多年。如今虽然分立四个锅灶,可是农活合着做,家杂合着用,彼此不分你我。

                    为什么吴家里里外外那么亲密无间?吴明石深有体会地说:“人,把钱财看得轻点,不为
               小利斤斤计较,就不会有多大摩擦。”他们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虽然肚里墨水不多,

               可说起话来,常带古训名言。明石的三弟吴德坚还手抄过《昔时贤文》《三字经》等,并加以
               背诵,身体力行。“责人之心先责己,恕己之心先恕人”,“话到唇边留半句,理在是处让三

               分”,便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一次有位客人称自己的钱在四合院内被剪绺。“那么,我们这院子有绺子?”引起人们警

               觉。吴氏兄弟便马上查访。结果查明,是客人丢失了钱,被一孩提拾到了。同院邻居你一言我
               一语,有的认为绺和拾是天地之别,意欲向客人讨说法以挽回影响。吴氏兄弟便劝道:“理在

               是处让三分,将拾到的钱还给客人,表明我们院内并无剪绺就是了。”就这样,一场即将发生
               的风波无声无息了。

                                                                     (作者:翁少平,撰于 1996 年 12 月)











                                                           127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