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洲岭乡志
P. 75
洲岭乡志
马铃薯 俗称芋卵仔,清末民国初传入。生长期短(80 天至 100 天),宜于单季稻和番
薯的前茬轮种作物。是农民粮菜并用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春花作物之一。
大麦、小麦 大小麦的始种时间不详。民国以来均有种植。小麦比大麦种得多些,20 世
纪七八十年代,多数年份小麦种植面积有三四百亩,大麦只有几十亩。种植杂交稻后,农民口
粮基本过关,大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此外,大豆、豌豆、玉米、花生也有人种,但不多。2010 年豆类种植面积 439 亩,总产
量 35.80 吨。
洲岭粮食种植面积 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中期保持在 300 公顷(4500 亩)以上,80
年代后期开始上升为 400 公顷(6000 亩)以上。进入 21 世纪后,调整产业结构,粮食种植面
积回落为 300 公顷(4500 亩)多。粮食单产和总产从 70 年代起提升较快。1969 年,每公顷产
量 2302.50 公斤(亩产 153.50 公斤),总产 847.05 吨。1991 年,每公顷 3900 公斤(亩产 260
公斤),总产 1730.53 吨。进入 21 世纪以后,单产继续有所提高,总产稳定在 1700 吨上下。
2010 年全乡粮食种植总面积 6123 亩(408.20 公顷),总产量为 2400 吨。
经济作物
油菜 是种得比较多的经济作物,但也只有几十亩百来亩。2010 年油菜种植面积 541 亩,
总产量 48.30 吨。
蔬菜 20 世纪 80 年代起,有农民种蔬菜投向市场,年种植面积有四五百亩。2010 年统计,
蔬菜种植面积为 1306 亩,总产量 1198 吨。
果用瓜 1988 年,上庄村、三条华村有农民种过果用西瓜,亩产 250 公斤。2010 年全乡
果用瓜种植 97 亩,产量 90 吨。
药材 1991 年,上庄村有人种药材。2003 年全乡开发中药材种植 13.30 公顷(200 亩),
种植玄参、太子参、白术等。2008 年,全乡在新开的 46.70 公顷(700 亩)地上种植桉药、大
青叶等药材。2010 年全乡药材种植面积 189 亩,总产量 120 吨。
烟叶 有个别农户种,量不多。
其他 20 世纪 60 年代起,苜蓿(人称肥田草)既作饲料也作肥料,种植面积比较大,一
般年份种有一二千亩。70 年代,稻田养绿萍较多。绿萍作饲料又当肥料。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