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洲岭乡志
P. 92
ֻؽᅣḤḤḤࢌ๙აႯ
基宽 4.50 米至 6.50 米,泥结碎石路面宽 3.50 米,平曲线最小半径 16 米,最大纵坡 8%。造价
37.351 万元,其中国家补助 17.597 万元。2004 年改砂石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村道 初称机耕路,也叫简易公路。竹岭头至洲岭公路原以简易公路设计,后改乡道项目。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兴建通村简易公路,民办公助筹集资金。1997 年和 1998 年共建成并通
过验收的六条简易公路:
周塆至石竹洲公路 长 9.80 公里,造价 130 万元。
下舟垟至毛垟岭头公路 长 5.50 公里,造价 40 万元。
前垟至宅里公路 长 7.50 公里,造价 58 万元。
上庄至兴坑岭公路 长 3.50 公里,造价 25 万元。
洲边至岭头公路 长 7.90 公里,造价 52 万元。
洲边至马迹岭公路 长 9.10 公里,造价 70 万元。
1999 年 1 月 8 日,由温州市鹿城区等 4 个挂钩扶贫单位提供资金 32.50 万元建成的通长
僻、横溪底等行政村的简易公路(总长 8.80 公里,路面宽 3.50 米)通过验收通车。至此,洲
岭乡成为村村(行政村)通公路的乡。之后继续兴建村际简易公路,如上舟垟至黄客墘、宅里
至漈垟坪、洲边至三条华等公路。
2004 年 6 月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即建混凝土路面村道。当年,洲岭乡动工兴建两条,
即下舟垟至上舟垟公路(长 3 公里)、横溪至横溪底公路(长 2.126 公里)。两条通村公路的
设计规格都是路基宽 4.50 米,路面宽 3.50 米,采用 20 厘米手摆大片基层+ 6 厘米的泥结碎石
基层+ 18 厘米混凝土面层。2005 年,上舟垟、横溪底、瑞岭、半岭四村康庄公路贯通,宅里、
半路、长僻、梨坪、三条华五村砂改砼工程开工。至 2006 年,全乡 10 条总长 34 公里的康庄
公路完成路面砂改砼,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桥梁 包括民间桥和公路桥。
民间桥 长 8 米以上的共 20 条。
三条桥 木拱桥,在泰顺县建桥历史最久,位于洲岭与垟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分疆录》
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年号。”据县文博馆调查,旧瓦有“绍兴七年(1137)”
字迹。据说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故名三条桥。距现桥上游 10 米的两岸巨石上尚
有旧桥孔的柱孔遗迹,4 个方孔向东岸倾斜,2 个圆孔朝天。今桥沿用旧名,系清道光二十三
年(1843)里人苏某独力重建,长 32 米,宽 3.96 米,高 9.55 米,单孔跨径 21.26 米,桥屋 11 间,
单檐,形态古朴优美。1982 年 12 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为第六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家渡桥 又称万安桥、甲家渡桥,在上庄村,是泰顺与寿宁界河寿泰溪上的第一座桥梁。
最早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是石桥,取名“长存”。光绪三年(1877)里人吴世芳倡重建,
位于现桥上游约 400 米处,是木拱桥。1952 年毁于火灾。桥址两岸尚有原桥台的残墩。两座旧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