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5 - 泰顺县文化志
P. 435

·372·                                   泰顺县文化志


               一都江口金山下(今属文成县)等。七洞门、焦溪、净水、石闩下为明代境内四大银矿洞。

               《分疆录》这样叙述火热溪矿洞:石壁上共有十多个矿洞,有平入的,有上升的,有下降旁
               通的,深不可测。道光初年,当地人在洞中找到两把前人避乱时留下的古刀。该矿洞不属于

               明代泰顺四大银矿,但开凿时间最早,洞外尚存大石磨,下流半里许深潭中,有斗大银胚,
               秋冬霁日掩映,色如黄金,精光夺目。据实地考察,火热溪矿洞大部分被堵塞,也找不到所

               谓的打磨石和银胚。
                    龟湖七洞门遗址 位于龟湖镇龟湖村外岗自然村,为明代采挖银矿遗址。遗址从右至左

               斜上排列7个矿洞,称“七洞门”,矿洞面积约2000平方米。该矿洞的生产作业始于明正统
               年间,因矿脉细微,用工艰难,得银甚少,于明弘治五年(1492)被官府填塞。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银洞坑遗址 位于彭溪镇银洞村,为明代采挖银矿遗址。围星罗棋布8个矿洞遗址,洞

               口皆朝东北,大小不等,深7~10米,洞壁上尚可见石英矿脉。





                                                  第二节 古墓葬






                    包全墓 位于南浦溪镇新兴村金钟岗,始建于唐,宋代重修,1986年包氏裔孙重修。墓
               由墓室和拜坛组成,前临广度寺遗址,后靠青山,平面呈圆形,低于山坡坡面,周围墓壁用

               方砖对缝斜砌;墓冢中央向上微隆,正面用青砖封砌;墓室前方为半圆形拜坛,方砖斜铺地
               面,深2.40米;墓碑位于拜坛中央,正面阴刻“唐贞元进士始祖讳全包公之墓”。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畦墓 位于南浦溪镇库村,建于后唐同光元年(923),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

               墓由墓冢和两级拜坛组成,青石结构,呈扶椅式,墓室周围设墓圈,前方墓碑上刻吴畦
               “夜堂吟”诗,拜坛立明嘉靖十三年(1534)王叔果撰“重修有唐平章事谏议大夫吴公墓碑

               记”,额篆“惟德永怀”四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建墓 位于泗溪镇下桥村柏树底,建于宋建隆三年(962),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重修。墓扶椅式,由墓圈和墓室构成,外围砌筑半圆形青石墓廊,全长21米,宽16米,墓前
               立“济南郡林始祖唐内史建公墓”碑记,墓碑两侧立抱鼓石加固。墓前设4级长方形拜坛。

               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履墓 位于司前畲族镇司前村高塔,建于宋代,清代重修。墓块石结构,扶椅式,由

               墓室和两级拜坛组成。墓冢呈椭圆形,墓室及拜坛围有墓圈。平面呈折边弧形。墓前有清同
               治五年(1866)九月重修时所刻“四世祖尚书子云妣白氏安人墓”碑记。第一级拜坛平面为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