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8 - 泰顺县文化志
P. 438
第九编 文物 ·375·
及泉碑刻 存于位于罗阳镇儒学路及泉亭。该碑高152厘米,宽64厘米,青石质,椭圆
形碑额。原为“泰顺县儒学碑记”碑,刻于明景泰七年(1456)。明天顺四年(1460),碑
之反面再被刻上“泰顺县建置沿革记”。两记均为篆体直书单线阴刻。明隆庆六年(1572)
知县王克家又在反面刻上“及泉”二字,成为特有的一碑三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
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交寺开田记碑刻 存于罗阳镇山交村,碑为青石质,高122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
米。碑额呈椭圆形,两面镌字,一面为捐田人姓名及捐田数;一面为篆书“山交寺开田
记”。该寺系日本僧人太初禅师到今泰顺境内的次年(1385)创建(已毁)。太初圆寂之
后,其徒心照承志开荒造田,自力耕食。明天顺三年(1459)勒石纪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岩石刻 位于泗溪镇玉岩村北向崖壁
上,立于明万历三年(1575)。在同一岩壁,
刻东、西两处。东边横刻“包公墓道”4字,
字高约30厘米,下在阴线框内两行直书“道理
最大,以服天下之人”“为善最乐,亦为子孙
长久之计”。落款“大明万历三年静山立”。
西边岩壁上阴刻“玉岩钟吼水,尖山应洞天”
一联。两处均楷书,笔意端庄。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泰顺学宫记碑刻 存于县实验小学
内,建于清代。青石质,碑身高148厘米,宽
74厘米,厚约15厘米。碑文通体正楷直书阴
刻,为清代文人曾镛撰写。该碑详细介绍重修
泰顺学宫的经过以及修成的作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9-4 泗溪镇玉岩石刻(摄于2013年)
表9-5 2017年泰顺县部分未定级石刻情况表
名称 地址 年代 备 注
梅岩石刻 泗溪镇南溪村 宋代 据《分疆录》载,镌“梅岩”二大篆
据《分疆录》载,石方尺八寸,楷书,欧体,石
林棐墓碣 泗溪镇境内 宋代
坚,勒浅,拓不甚明,200余字
碑高五尺余,阔约三尺,太湖石,字近苏体,径方
林淳厚墓碑 泗溪镇境内 宋代
寸许,分三层写,700余字,摹勒甚精致
荷花塔碑 泗溪镇西地村 宋代 该碑长鼓形,长约80厘米,直径40厘米,四面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