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0 - 泰顺县文化志
P. 440
第九编 文物 ·377·
第四节 古建筑
一、传统村落
下桥村 位于泗溪镇境内,东、西、南、北四溪交汇,素有“泗水回澜”之称,为浙江
省历史文化村落和温州市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13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二批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据文献记载,该村最早为黄、傅二姓始垦之地。后唐同光三年(925),
唐进士、授内阁长史从自福建莆田辗转徙居筱村,因喜泗溪山水胜景,便于北宋建隆二年
(961)携六子林旸析居于此,为泗溪、雅阳林氏始祖。林建第五世孙林韶在本地开设学
馆,招收族人及四方之弟子从学,从此林氏家族科甲蝉联,在宋代成为远近闻名的家族,下
桥一带在宋代也成为浙南地区的进士村和文化中心,至今泰顺及平阳一带还流传“十八学
士”传说。除林姓外,该村主要大姓还有陈、汤二姓。村内有宋代学馆儒蓝宅遗址、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溪东桥及其附属文物陈大翁宫、陈十四娘娘宫和临水殿。
仙居村 位于罗阳镇境内,唐代建村,201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四批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自唐宋以来,先后有项氏、陈氏、陶氏、金氏、徐氏、沈氏、张氏等入
迁。泰顺县徐氏始祖徐相,祖籍婺州,初徙安固(今瑞安),后徙百丈睦源(今司前宫头
垟)。徐氏四世孙文渊阁大学士徐暹,于宋雍熙四年(987)挈眷携子,迁往仙居,为仙居
徐氏始迁祖。其后仙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尤其是两宋时期,是域内的另一个文化中心。
徐姓第十世孙徐奭系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癸丑科状元,为温州第一位状元。明建文二
年(1400),张仲起由岭北迁徙仙居,配仙居徐氏。张氏迁入仙居后,仙居科举仕宦一度中
兴。该村主要建筑有徐氏宗祠、张氏宗祠、上厅、石门楼、歇坪底等,大都为张姓于清代和
民国期间所建,朴实无华,但布局错落有致,村巷的纵横分布因而显得非常规范。
徐岙底村 位于筱村镇境内,是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为省级第三批历史文
化保护区,201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徐岙始祖吴莱,
宋端平三年(1236)由筱村柏树底迁居徐岙,家族住房连成一片,称徐岙底。徐岙底及周围
古建筑群有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文重桥、文兴桥、门楼外古居民及新厝下古民居。
村口大树下有忠训庙,祭祀宋代抗方腊英雄徐震。徐震率兵领战而亡后,宋帝赠封其为忠训
郎,并立庙祭祀。原为吴姓血缘村落自此改名为“徐岙”。徐岙底民居的许多构造延用宋式
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古朴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
也采用较多的雕饰。代表民居有2座即举人府和文元院,四合院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