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5 - 泰顺县文化志
P. 475

·412·                                   泰顺县文化志


               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主专门普查工作班子。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普查工作机构,指定

               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与时间表。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方案》,对普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与36个乡镇文化分管领导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责

               任书。在县非遗办3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外借6位工作人员充实工作队伍力量,负责普查业
               务指导、普查工作督查、资料汇编等工作。在线索普查阶段,对全县386名普查员进行多伦

               培训。是年,县非遗办完成全县250多个行政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普查项目1174项,建
               立村级、乡镇乡和县级普查项目名录,同时非遗办将普查资料汇编成册,其中含民间表演艺

               术类169项,民间造型艺术类233项,民俗类1372项。此外,在原有12项民间表演艺术和民间
               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增加编梁木拱廊桥制造工艺和药发木偶制作工艺两项民间造型艺术。在

               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并建立名录的基础上,精选一批申报各级名录。其中,县级公布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单8项,被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名录的有5项,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名录的

               1项,“药发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部署,县非遗办完成《泰顺

               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汇总本》(全市首本)的汇编工作,建立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
               料库、数据库,完成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征集工作,完成“百家宴”“茶

               诗”“雅阳马灯”“陈十四娘娘”“泰顺畲歌”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电子文本和
               影像资料的制作;完成100多项民间艺术数据资源筛选和普查文本制作。是年,“编梁木拱

               廊桥营造技艺”被浙江省列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单,“编梁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提线木偶戏”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名录”。
                    2008年3月,县非遗办改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简称县非遗中心)。是年,县

               非遗中心共收集涉及17项门类
               3.20万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

               筛选有价值线索1.8万条,普查
               登记17大类2273项,完成《温

               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
               汇编》泰顺县卷和36个乡镇卷

               的编辑。另外搜集实物资料1万
               余件。是年,“提线木偶戏”

               项目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基地;“泰顺百家宴”被

               省人民政府列为省传统节日保
               护基地,并被省文化厅推荐申                          图10-1 工作人员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摄于2008年)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