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9 - 泰顺县公安志
P. 339
第三篇 公安行政管理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筹备用心。为使流动警务车具备办证功能,县公安局将小型面
包车进行改装,放置折叠桌椅、伸缩帐篷、相机以及拍照用的背景墙,并通过电流转换器将车载直流
电转变为交流电,确保能够正常使用电脑和打印机,真正实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是办事细
心。针对偏远山区群众多为留守老人儿童的情况,县公安局每次开展办理公安业务时,带上懂本地方
言的民警、协辅警,提供“双语服务”,便于沟通交流。同时,清楚告知办理各类业务所需要的材
料,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确保不让群众“多跑路”。三是服务贴心。实行身份证照“满意拍”;
对已经受理的业务,准确告知办理时限,并提供送证上门和预约办理服务,免去群众往返跑的麻烦。
“贴心”措施得到了办事群众的好评。据第三方测评,县公安局2014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
二、紧扣惠民,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站”。泰顺县公安局在开展“山区流动警务”时,主动为
群众办好琐事、小事、急事,受到一致好评。一是琐事能办好。加强与村干部联系,借助村干部在当
地威望高的有利条件,帮助主持调解,对邻里琐事纠纷坚持“零出村”。2014年以来,通过“山区
流动警务”成功调解邻里纠纷46起。二是小事能办成。县公安局专门在流动警务车里放置了自行车
打气筒、扳手、急救箱等工具供村民应急使用,并根据季节变化,在夏季供应凉茶、冬季供应姜茶,
作为村民歇脚点,以此拉近警民距离。同时,流动警务车还是偏远群众的“便车”,为群众搭车和托
运物品提供了便利。6月6日高考前夕,“山区流动警务”执勤民警帮助司前镇黄桥村一妇女将其女儿
遗落在家中的准考证及时带到县城,解决了父母燃眉之急。据统计,民警帮助群众完成类似的“小
事”共有232件,收到锦旗71面,感谢信31封。三是急事能办快。偏远山区偶有案件发生,案情虽小
但对于村民往往无法承受。年初,司前派出所民警在开展“山区流动警务”时,接到受害人章某报警
称其四箩筐稻谷被盗,价值约1500元。因现场无监控设施,取证难,半个月侦查毫无线索,但又考
虑到受害人章某属低保户,稻谷系其全部经济来源。为此,民警将该情况上报县民政局,成功帮助申
领1000元临时困难救济补助金。
三、紧扣利民,打造家门口的“培训班”。泰顺县公安局依托“山区流动警务室”,不断创新
宣传载体,有效提升群众防范能力。一是搭建“动眼”图书馆。制作宣传海报“易拉架”,内容包
括防盗、防抢、防骗、防事故、防侵害等防范常识,在开展流动警务时迅速打开摆放成小型“图书
馆”,并在“图书馆”内放置防范实用手册、法律书籍等,通过群众自行阅览,提高了群众自我防范
意识、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二是搭建“动嘴”微讲堂。“山区流动警务”民警根据村民思想单
纯易上当受骗的情况,精心准备了若干典型诈骗案例,包括电信诈骗、恐吓诈骗等类型,搭建微讲
堂,为在场的村民详细讲解案件,揭穿骗子惯用伎俩,传授如何识别骗子技巧,并发放宣传手册2500
余册,进一步筑牢了群众“心防”屏障。三是搭建“动脑”体验室。在流动警务车上放置超B级锁
芯、防盗叉、防盗报警装置等各类安防产品,由民警演示防盗器材使用,形成“心防体验室”,并通
过防范知识问答的形式,奖励答题正确群众报警器、防盗锁等物品,现场共发放各类安防产品1500
余个。四是搭建“动手”戏曲台。以“木偶戏”表演为载体,创新“唱警务”宣传形式,成立“木偶
戏”兴趣小组,聘请了县“木偶戏”传人培训木偶戏表演技巧,并制作警察版和小偷版木偶人,创作
案件剧本,在开展“山区流动警务”时,搭建戏曲台,为村民表演“木偶戏”版警察抓小偷的故事,
加深了群众防范意识。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