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00
88 | 石梁纪
智顗最早在佛陇上面搭建的是茅篷草庵,后来才建成伽蓝。他初到天台山,
只住了两年不到。至德三年(585)三月,在陈后主的一再恳求下,智顗奔赴京城,
为朝臣开讲《妙法莲华经》。陈后主曾效梁武帝舍身入寺,使智顗声名更炽。陈
灭亡后,智者隐居庐山。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7),在扬州总管、晋王杨广恳请下,
智顗在“千僧会”上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赐予“智者”称号。过了一年,智顗
到荆州当阳(今湖北当阳)建玉泉寺弘法,开皇十五年(595),又被杨广请到扬州。
翌年,他回到了暌违多年的天台山。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又被杨广派来的
使者迎请,离开天台山,临走之前,画好国清寺的图样,并在山麓定下木桩确示
范围,叮嘱徒弟,以后按此图建寺,然后跟随使者上路,行到新昌石城山大佛寺
时,身感不适,就在大佛前端坐,右胁西向吉祥而卧,亲笔修书一封致杨广:“山
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不见寺成,瞑目为恨。’”现在山下
看到的国清寺,就是隋炀帝杨广根据智顗生前踏勘画好的图纸建造的。
我们在金地岭头路廊边上去,看佛陇冈宛如游龙。它是华顶的来龙结穴,走
上石头砌成的古道,听老人讲定光的传说:定光成道的时间比师父早,他们都住
在山冈上的草庵里,有一次,师父命定光到天台城里担米,定光法师担着米一摇
一晃走上金地岭,他歇下来,信口念出一首诗:
脚踏金地两头摇,身背白米汗淋腰。
师父不是真佛骨,半粒白米难成烧。
定光脱口而出充满禅意的二十八个字,被师父老早写在山门上了,定光一进
门,师父训他无礼、犯上、谤佛,一脚踢出山门。定光住在山溪之畔,居住岩洞,
煮石为食。师父看他吃着山毛芋,自己拿来塞到嘴里,却是硬邦邦的石头。师父
知道,徒弟比他早成正果。于是他真正地觉悟了,寺庙也改名为真觉寺。
定光庵在金地岭之上右边的小山岙里,那里原来有定光招手石,修公路的时
候毁了。现在有几个人住着,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往北的这条,则保护良好,
经过一座小庙,然后通往竹林和松林深处,隐约听见真觉寺的梵唱和钟声在回响。
佛陇,意思就是佛居住的田埂地垄,三十几年前,冈首原是一片麦地,现在
已经是一片杂花生树。佛陇由两条山冈合抱而成,就像一个鸟巢一般,金地岭在
佛陇之南,银地岭是在佛陇之北。《大部补注·一》曰:台山西南隅一峰名为佛
陇,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是故云也。《释门正统·三》云,智者大师及佛陇一出,
则南北风靡。
定光曾对智者大师说,这边是金地,泥土是黄色的,我已经居住了。那边泥
土是银色的,你就住在那里吧。佛陇是从金地岭头东边的毛头村开始,沿着山冈,
延伸到真觉寺,然后往东到修禅寺、太平寺,以及高明寺后,这里坐北朝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