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30

118  |  石梁纪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村民将王乔的坐像抬出巡游,
                                        沿途各村都设案祭拜,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康。“不
                                        然我们村里的怎么也姓王?王乔的后代是王羲之,他
                                        在华顶灵墟学书法,也是我们的祖上!”我们说着话,
                                        走向洞天村南边的一座庙,庙为三开间,门楣上挂“洞
                                        天金庭玉霄宫”匾,庙内供奉的就是右弼真人王乔。
                                            现在的洞天村,在唐宋时叫洞天宫,原来是一
                                        处道观,后面是玉霄峰,前面是玉梭溪。玉霄峰是
                                        桐柏山九峰之一。洞天宫在卧龙、玉女、紫霄、翠
                                        微、玉泉、华琳、香琳、莲花、玉霄九峰回环之中间,
                                        就是道家所说的“金庭洞天”所在。桐为桐树,代表阳;
                                        柏为柏木,代表阴,一阴一阳谓之道。在道教书中,
                                        桐柏就是天台的别名。
                                            在唐代的时候,桐柏山就与一位高道发生了亲
                     王 乔                密关系。那就是司马白云先生,即司马承祯(639 ~
                735),河南温县人,字子微,法号道隐,他大约在天授年间(690 ~ 692)来到
                天台山,看见朵朵白云,围绕着这里的山峦,他率先在玉霄峰上结茅修道,称玉
                霄山居,自号天台白云子。人称司马炼师。
                    就在这玉霄峰下,司马承祯开创了天台仙派,写了
               《天隐子》和《坐忘论》,他强调,学道就是修心,“学
                道之功,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
                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心有如良田,荆
                棘未诛,虽不种子,嘉苗不茂。爱见思虑,是心荆棘,
                若不除剪,定慧不生。”所谓的坐忘,就是静心,收心
                灭心,心斋坐忘,归于虚寂。他说:“内不觉其一身,
                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方能达到天人
                合一的境界。
                    有四川南充女子名谢自然者,想乘船过海,去蓬莱
                拜师,漂到一个岛上,有个仙师对她说,天台山玉霄峰
                司马承祯是你真正的好老师,你不妨跟他学习。谢自然
                辗转来到玉霄峰,拜司马承祯为师,另建山居一所,服
                侍司马承祯三年,上山采樵,下厨执爨,离开洞天后去
                了王屋山,在开元十五年(727)羽化,临终时说:“吾                              司马承祯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