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37

第三章 灵山仙界  |  125



                有小庄在欢溪也。”欢溪在欢岙,为高士顾欢的授学之地。徐灵府又说,灵墟华
                顶,无复堂宇,唯余松竹,天气晴望见海水,与天同光。若清真之俦,则三山十洲,
                仿佛而睹,云佩风笙,倏忽而闻。灵墟山与桐柏山一样,有一样仙道隐逸精神。
                    从海拔位置上来看,灵墟山比桐柏山高,地方也较桐柏山偏僻。但不管朝哪
                个方向来看,灵墟山四面都很开阔。每当云雾起来,这孤零零的山峰就像海上的
                蓬莱仙岛。
                    徐灵府大写特写灵墟,不是空穴来风。除了灵墟为白云紫真许玄度先生教
                王羲之永字八法之地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智者大师在拜经台降魔之
                后,驾风而下,走到灵墟山边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见到盘陀石而止,
                在竹林深处建造精舍。天封寺为智者大师开辟的第五个道场,也是天台宗的朝
                圣之地。
                    此故事如定光招手一般,智者大师先结庐于天封山,自号灵墟,并注《涅槃
                经》。他去世后,隋炀帝把天封寺封为“灵墟道场”。原来天封寺的“天封”是
                这么来的。灵墟之上,有智者岩,天封寺之上,有智者岭。灵墟山与其下的天封
                寺,与修禅寺塔头寺一样,成了东土灵山圣地。
                    自智顗修建后,到了五代后汉乾祐年中(948~950),灵墟道场改名为智者院,
                到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寿昌寺,宋代治平三年(1066),改称天封寺,
                延续近千年至今。天封寺又名槛封,因为隋炀帝敕封过的,所以叫作天封。关于
                天封寺寺名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倒是十分有趣,据说天封寺的大殿比皇宫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灵墟全景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