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136
124 | 石梁纪
白云先生故事套到司马承祯的身上,写了洋洋洒洒一大段:
先生初入花顶(华顶)峰,遇王羲之入山学业,先生过笔法付羲之:“子
欲学书,好听吾语。夫受笔法,与俗不同,须静其心,后澄其心思,暮在功
书,觔骨附近,气力又须均停,握管与握玉无殊,下笔与投峰不别,莫夸端
正,但取坚强,觔力若成,自然端正。”……光迥影转,节物频移,日就月
将,便经年载。羲之第一年学书,似蛇惊春蛰,鱼跃寒泉,笔下龙飞,行间
蝶舞,虽未殊妙,早以惊群。至第二年学书,似鹤度春林,云飞玉间,笔含
五彩,墨点如龟,筋骨相连,似垂金鏁(锁)。至第三年学书,将为是妙也,
遂书得数纸来。先生再拜展于案上,一见凛然作色,高声谓责羲之曰:“子
之书法,全未有功,觔骨俱少,气力全无,作此书格,岂成文字?但且学书,
有命即至,仙堂无事,不劳相访。”羲之唱喏,即归书堂。援又得三年功,
书成矣。先生乃赞羲之曰:“念汝书迹,异世不同。淡处不淡,浓处不浓。
得之者罕有,见之者难逢。进一字千金重赏,献一字万户封侯。”再赞曰:
“众木中松,群山中峰,灵鹤中冲,五岳中嵩。吾令归俗,汝向九霄红。汝
归于世界,如鹤出笼。别后有心相顾,时时遥望白云中。”
司马承祯故意犯了一个关公战秦琼的历史性错误。但文章还是经典,非但没
有失传,反而流转并珍藏于美国、日本。
对灵墟山的位置,徐灵府写得一清二楚:“坛前十步有大溪,发源华顶,东
南流宁海界。又堂西十步有泉,其色味甘,可以愈疾”,“自灵墟南出二十里,
徐灵府《天台山记》中关于灵墟的描述,此书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