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1

二

      朱
      封         《妙法莲华经》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很多注疏,如刘宋道生的《妙法莲华经
      鳌
      天    略疏》2 卷、梁法云的《妙法莲华经义记》8 卷、隋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妙
      台
      集
      ·    法莲华经玄义》20 卷、《妙法莲华经文句》20 卷、三论宗创始人吉藏的《妙法莲
      第
      二    华经玄论》10 卷、《妙法莲华经义疏》20 卷、唐代唯识大师窥基的《妙法莲华经
      册
           玄赞》10 卷、明代憨山的《法华经通义》7 卷、智旭的《法华会义》16 卷等。 其

           中,最主要的是隋智者大师讲述,门人灌顶记录的《妙法莲华经玄义》和《妙法
           莲华经文句》。
                智者大师(538- 598),即智顗。 俗姓陈,字德安。 祖籍颍川( 今河南许

           昌),西晋末年,因五胡乱华,南迁至荆州华容县(今湖北监利)。 父亲陈起祖,

           梁元帝时官拜使持节散骑常侍,后封为益阳县开国侯。 智顗 7 岁,梁朝灭亡,
           父母相继去世。 值家破国亡的乱世,年 18,投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 不久,北
           行诣慧旷学律,兼通大乘经。 入大贤山,诵《法华》 《无量义》 《普贤观》 三经。
           陈天嘉元年(560),至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苏山,师事慧思禅师,修习法华三

           昧,尽得其法,既而入金陵(今南京),居瓦官寺弘法,开讲《法华经》 《大智度
           论》和自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又名《次第禅门》),深得朝野钦敬。 陈太

           建七年(575)秋九月入天台山,于北峰创寺传教,成为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
           陈后主时,奉诏出山,再至金陵,在太极殿讲《大智度论》 《仁王般若经》。 陈
           亡,西游荆土。 隋开皇十一年(591),应邀前往扬州,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并

           得赐“智者”之号。 后还荆襄,于荆州当阳创立玉泉寺,未久,履扬州,归天台。

           一生造寺 36 所,度僧 14000 余人。 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 《法华经文句》
           《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 尚有:《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
           文句》《金光明经玄义》《净名经疏》《觉意三昧》《六妙门》《法界次第》《修习止

           观坐禅法要》(又名《童蒙止观》《小止观》)、《法华三昧行法》 《维摩经玄疏》
           《阿弥陀经义记》《金刚经疏》《四念处》《方等三昧行法》《观心论》《观行食法》

           《观心诵经法》《四教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菩萨戒经义疏》《仁王经疏》
           《请观音经疏》等。 均为天台宗的主要经典。 大都为门人灌顶所记。 另有文
           表若干篇,收入灌顶编的《国清百录》之中。 事迹见灌顶《隋智者大师别传》、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等。


    ❙ 4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