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53
周代王乔字子晋,周灵王太子。 五代时封玄弼真君。 宋政和三年封玄应
真人,掌吴越水火,后为吴越土地之主。 故台州各地梵刹,皆作为护法伽蓝。
此俗早在唐代,即传至日本。 日本天台宗则将王子晋作为比睿山的守护
神,称山王。 据日莲《御书·报恩抄》记载,是传教大师最澄留学中国时,其修
习的天台山国清寺有一座山王祠,故沿用其名。
宋代日僧成寻(1011-1081)在其《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一中,有这样的简
略记载:
(天台山国清寺)奉周灵王太子乔(字子晋)为“山王”,称“玄弼
真君”。
这正说明天台山自古就是佛道双修的仙山,佛道两教结合得非常密切。
考唐代高道徐灵府在其《天台山记》 中,记载桐柏山为仙人出没之地,曾称:
“真人周灵王太子乔,字子晋,好吹笙,作凤鸣于伊洛间,道人浮近公接以上嵩
山。 三十余年后,求之不得,偶乘白鹤,谢时人而去,以仙官授为桐柏真人右弼
王,领三岳司侍帝来治兹山也。”
徐灵府原意是将桐柏山当成“成真之灵墟,养神之福境”;而国清寺与桐
柏山邻近,僧人们就将王子晋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并为之立祠,而成为佛道一
体:显然,这对于弘扬天台山的佛教文化是很有利的。 日本高僧最澄仿佛也从
这方面受到启发,提倡神佛合一。
日本天台宗把比睿山的镇守神———日吉明神,称为“山王”。 认为其本地
是释迦佛,是《法华经》中所说的“成佛以来,甚大久远”的法身佛。 日吉神社
后来发展为 21 社。 据杨曾文先生研究:“其中‘上七社’包括大宫(西本宫,祀
大和朝廷原奉的保护神大已贵命)、二宫(东本宫,祀比睿山的地主神大山咋
神)、宇佐宫、牛尾神社、白山姬神社、树下神社、三官神社;‘中七社’有大物忌
神社、牛御子社、新物忌神社、八柱社、早尾神社、产屋神社、宇佐若宫;‘下七
社’包括树下若宫、大官灶殿社、二宫灶殿社、氏神神社、岩泷社、剑宫社、气比
第
宫。 在最澄创立天台宗之前已有大官、二宫,称为大比睿神、小比睿神的神社。
九
辑
最澄之二神奉为比睿山延历寺的镇守神,在神社领地内建神宫寺。”(杨曾文:
《日本佛教史》第三章,2008 年 6 月人民出版社。) 台
山
镰仓时代,日本天台宗有所发展,对“山王” 的解释也据天台义理别树一 道
教
帜,形成所谓“山王神道”,镰仓末年师鍊的《元亨释书》卷十一《行圆传》称行 史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