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1 - 《鹿城年鉴2022》
P. 471
附 录
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4.2%,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 中心、国际康养中心等项目,建好用好世界青年科
加速推进,山水斗城、江心屿诗之岛等文化地标基本 学家学术中心、瓯越院士之家,着力打造“中国一
建成,鹿城山水、历史、人文和现代都市气息交相辉 流、浙江典范、温州一绝”的都市科技新地标。积极
映的独特韵味得到全面展示。 参与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大力推广“揭榜挂
——奋力打造环境美丽宜居的先行样板。城乡生 帅”“赛马制”等行动,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 专项、重大科研平台设施、重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
园、美丽河湖等建设串珠成线,碳排放争取率先达 狠抓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双倍增”,推
峰,建成“无废城市”,省控地表水断面三类水体以 动高新技术企业上规、规上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上比例达10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 “双迈进”,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
状况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全省 盖。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量质双提升三年行动,高标
前列,创成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 准打造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浙南美谷等创新平台。
范城区,生态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公众生态获得感 大力实施“海外引才计划”“510逐鹿攻坚计划”“白
显著增强。 鹿工匠引培计划”,力争每年新招引(培育)1.5万高
——奋力打造社会和谐和睦的先行样板。党建统 校毕业生、8000位技能人才。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探
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法治鹿城、平安鹿城、 索建立科创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构建“产学研
清廉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 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力
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 争创“科技创新鼎”。
升,常态化跻身全省平安建设第一梯队,生产安全事 2.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纵深推
故死亡率、万人犯罪率、万人成讼率逐年下降,网络 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深入推动各领域
空间更加清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 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
成,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全面从严治党满意度显著 力。对标“全国一流”,全方位深化“10+N”便利化
提升,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群众获得 改革,高标准落地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和十大品牌,迭
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领先。 代升级民营企业(家)精力减负在线监管系统。深化
二、主要任务 金融综合改革,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持续推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金融滴灌”专项行动,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格局,紧紧围绕中央赋予浙江“四大战略定位”和省 融资贵问题。建好用好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
委、市委决策部署,努力在八个方面做到先行示范, 中心,健全企业破产预重整、民营企业家紧急事态应
率先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对制度,深化涉企“柔性执法”,合理合法扩大“涉
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企免罚”适用范围,建立健全历史遗留问题常态化
率先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创业之 “理旧账”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持续
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 开展“推新政破堵点创亮点”,落实落细惠企政策。
(一)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夯实 健全“三清单一承诺”政商交往机制,深化“青蓝接
共同富裕的根基底盘 力”计划等企业家培育机制,持续发挥“鹿商大学
1.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坚持创新首位 堂”涉企教育培训品牌效应。完善涉企信用修复协调
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科技领域重大标志性成果, 机制,畅通公共信用修复渠道,提高信用修复便捷度
全方位融入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围 和及时性。
绕“一区六园”空间布局,全力抓好温州城市数字科 3.加快构建都市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基础高
创园建设,高水平融入全市自创区,打造环大罗山科 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
创走廊重要支点。高水平建设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 作用,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城市经济,为共
大力推进长三角科技企业总部园、温州国际科技金融 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中心、温州国际智能制造产业化服务中心、国际教育 做大做强服务业“首位经济”。培育壮大城市商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