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鹿城年鉴2022》
P. 473
附 录
的制度障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发展就业 制机制。鼓励支持科技成果交易和产业化应用,推广
服务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职业培训、灵活就业供需 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创
对接等就业服务。 新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
7.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工 制,促进知识产权金融质押提质扩面,到2025年,每
匠人才赶超发展行动和“金蓝领”工匠培育行动, 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6件。
“十四五”时期新增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职业技能 10.探索完善分配再分配机制。优化政府、企
培训达10万人。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推广 业、居民分配格局,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资拓展从业
校企合作共赢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 人员增收空间,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普惠性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 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依法规范收入分
难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托底帮扶,在西部开设一批融合 配秩序,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依法保
式的培训和招聘基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 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依法严厉惩治贪污
价、使用、激励机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审改革试 腐败,取缔非法收入。持续缩小城乡财政支出差距,
点,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充分利用 推动财政支出重点向弱势群体、薄弱领域、农村、山
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务工人员技 区倾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乡村振兴比例,
能培训,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合理安排就业 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机
补助资金,形成市场培训和政府补贴培训相结合的工 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帮扶和助弱环境,建立和完善
作机制。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 “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社会再分
新模式从业人员的精准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 配机制和体系。
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三)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上先行示范,提升共
8.全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扶持中等 同富裕的幸福内涵
收入群体政策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激发技术人 11.擦亮“首善教育 学在鹿城”金名片。围绕
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 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综合能力素质,推动实现
增收潜力,让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特
收入群体。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招引机制,积极培 色鲜明、特殊教育融合延伸、终身教育体系完善,高
育高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落实小 水平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区。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
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励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 动计划,力争“十四五”时期末等级园覆盖率达到
工商户经营者收入稳步增长。推动更多资本和人才下 99.8%、优质园覆盖率达到80%,创成省级学前教育
乡,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 普及普惠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义
要素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党政机关、 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 实现城乡同标教育、一体成长,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
规范招考选拔聘用制度,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 质均衡发展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减轻义务教育
平。加强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软 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假期学
基建方面的主导作用,多措并举减轻中等收入群体品 生托管服务。实施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和干预计划,
质生活支出压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优化中等收入 推广普及“食育”课程。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全
社会结构。 面构建延伸全纳、康教融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实
9.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提高城乡居民财 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未来”工程,完善“五
产性收入,探索资本收益参与分配机制。完善创新要 育”并举、协同育人体系,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
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 设,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继续领跑全市、跻身全省第一
素价值的实现形式。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 方阵。支持“民企办名校”,推进民办教育办学体制
分享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 改革创新,加强民办教育、民办学校规范管理,促进
年的长期使用权,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聚焦“未来学校”建设、“未来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