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4 - 《鹿城年鉴2022》
P. 474
鹿城年鉴2022
课堂”改革、“未来教师”培养、“未来社区”服 型社会建设,落实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
务,高水平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推进终身教育 措施,加强生育妇女就业、工资待遇等权利保障,多
品牌化建设,优化社区教育体系,提升基层社区学 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发展普惠托育
校、老年学校办学能力,全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 服务体系,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制度和标
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准规范,街镇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基本全覆盖,鼓励
12.加快“健康鹿城”建设。深化区域医疗康养 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幼儿园
中心城区建设,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加强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深
打响“医在鹿城”品牌。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 入实施“明眸皓齿”等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优质普惠
提升行动,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工程,推进 的儿童教育发展体系、健康服务体系、福利保障体系
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完善医防融合工作机制,构 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鹿
建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持续深化社会办医改革, 城区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家庭照护床位,建好日
全力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医药卫生体制改 间照料中心,办好老年食堂,全力提供“家门口”一
革,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健康惠民行 站式服务;健全长期照护综合保障体系,推动公办养
动,深化“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开展重点疾病早筛 老机构设立失智症照护专区,探索解决失能失智人群
早诊早治行动,做好大病预防,减少慢性病过早死亡 护理难题;全面建立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
和大病开支。推广医疗影像云做法,切实减少群众看 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关
病负担。深化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构建“互联网+” 爱制度,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老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医疗场景应用落地,实 年人优先制度,全面落实老年优待证通办通用;加强
施基于5G技术的远程诊疗应用。构建全覆盖、均等化 数字智能技术推广,抓好“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
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 台应用,提升养老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加快消除老
深度融合,构建现代都市“10分钟健身圈”。常态化 年人的数字鸿沟;鼓励发展适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举办海峡两岸跆拳道、丁立人国际象棋大师对抗赛、 积极打造双屿康养特色小镇。
民俗体育精英赛等群众性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家体 15.深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围绕打造民生
育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体育现代化区。 “七优享”金名片,深化公共资源配置改革,创新公
13.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从群众操心事烦 共资源配置方式,着力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深
心事揪心事入手,每年高标准办好省、市、区三级民 化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办体育、办养老、办文化改
生实事项目。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扎实 革,建立多元化民生领域建设投融资和运营机制,鼓
推进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力争在解决群众急难 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
愁盼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教 建设普惠性非营利性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发
育、医疗、养老、育婴、社保、住房等问题,强化政 展教育、文化、医疗、旅游、体育等幸福产业。着力
策供给、制度供给和基层首创,切实提升为民办实事 引进国内外优质社会资源,培育高质量和国际化民生
效能。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一步 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创新政
完善征集筛选、科学决策、民意沟通、风险预警、 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探索完善公建民营、委托代理
资金保障、动态跟踪等机制,广泛倾听民声、吸纳 服务等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非营利
民意。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依法监 性公共服务机构监管体制建设,促进公办民办机构公
督、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 平竞争、规范运营、协调发展。
制。深入推进民生保障“10×N”集成式改革,围绕 (四)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先行示范,筑牢共
老年生活品质提升、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等民生十大领 同富裕的兜底防线
域,以闭环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以实绩实效兑现政府 16.推进社保制度精准化结构性改革。探索适应
承诺,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新型就业形态的参保缴费政策,促进灵活就业人员、
14.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育儿友好 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实行鼓励城乡居民多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