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嵊泗年鉴2019
P. 45

北纬  30°24′— 31°04′,东经  121°30′—123°25′。西起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
                   东至童岛的泰礁,  北起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
                   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嵊泗地处  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中枢,扼中外船舶进出长江口之要冲,
                   境内航道纵横,港湾遍布,  锚地众多,主要港口设施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
                   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绿华海上散货装载平台等。


                   【自然环境】



                       嵊泗县所在的嵊泗列岛系天台山主脉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岛屿群,从东到西依次为海礁、
                   浪岗山列岛、马鞍列岛、  泗礁诸岛、崎岖列岛、大小戢山和滩浒诸岛,原有  404  个岛屿,
                   东西长约  180  千米,  南北宽  23—91  千米,陆海总面积  9180  平  方千米。嵊泗属亚热带
                   海洋型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常年湿润温和。每年  7  至  9  月  为台风季节,10  月至翌年  4
                   月多出现大风  天气。嵊泗海域处于长江、钱塘江两大水  系入海交汇点,水产资源较为丰富,
                   盛产  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鳓鱼、海蜇、  虾蟹和其他鱼类。据调查,有鱼类  210

                   种、虾蟹甲壳类  75  种、头足类  11  种、水母类  6  种、贝藻类  220  余种,素有“东海鱼仓”
                   之称。嵊泗海瀚、礁美、滩佳、石奇、崖险,  系我国唯一的列岛风景名胜区。


                   历史沿革




                   【建置】


                       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  其中岛夷之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国句章县海中洲的
                   一部分。战国后期,为楚国江  东郡句章县地。公元前  221  年,秦为天下为  36  郡,嵊泗属
                   会稽郡鄮县。此后随着  朝代的更替又几经变迁,至民国元年至  5  年 ( 1912—1916)属江苏
                   省沪海道崇明  县。民国  7  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  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
                   的治安和  防务,行政属崇明县。民国  23  年(1934)  3  月,嵊泗列岛为崇明县第五区。民
                   国  35  年(1946)11  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  省直属区。民国  36  年(1947)9  月,改
                   直  属区为设治局,由海军管辖。1949  年  10  月,  置嵊泗县。1950  年  7  月  7  日,嵊泗解
                   放,  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  员公署。1951  年  4  月,特区和军管会撤销,

                   复置县。1952  年  11  月,江苏省松江专员  公署。1953  年  6  月,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
                   1958  年  10  月,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1960  年  11  月至  1962  年  5  月,划归
                   上海市,为上海市嵊泗人民公社。  1962  年  5  月,恢复县建制,属浙江省舟山专员公署。
                   1970  年,改舟山专员公署为舟山地区行政公署,嵊泗属舟山地区管辖范  围;1987  年  3  月,
                   改舟山地区行政公署为舟山市,嵊泗属舟山市。


                   【政区】



                       民国  23  年(1934)设  2  镇、7  乡、  47  保、472  甲。民国  28  年(1939),设  3  个
                   自治会、1  个办事处。民国  35  年(1946),   设  2  镇、8  乡、52  保、416  甲。民国  38  年

                   (1949),   设  2  镇、6  乡、52  保、503  甲。  1950  年  7  月,设  3  个办事处、2  镇、10  乡。
                   1951  年,3  个办事处改为区。1953  年,设  2  镇、17  乡。1956,  设  2  镇、9  乡。1958  年,



                                                            45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