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嵊泗年鉴2019
P. 40
引进融资租赁、油品贸易、港航物流类企业,实现引进注册企业 50 家以上的目
标。争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3000 万美元以上,利用市外资金 12 亿元以上。
(二)围绕转型升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聚焦产业提质增效,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县域经济更有质量、更
有效益、更有实货。
打造全域旅游样板。高标准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积极创建花鸟岛
4A 级景区、大洋山岛 3A 级景区。培育建设花鸟“1870 小镇”、嵊山“尽山小镇”、
黄龙“石村小镇”等一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建成 3 个 3A 级景区村庄。深化嵊
泗定制旅游区域品牌建设,继续升级优化花鸟示范岛、东海五渔村,在黄龙、金
平、龙泉、满咀头等地谋划建设高端休闲聚落,策划推出一批网红打卡点。加快
推进“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建设,开工建设小镇会客厅项目,继续招引旅游综合
体项目。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推出海钓游、研学游、健康游等旅游产品,不断突
破淡季旅游市场。创新发展民宿聚落、民宿综合体,新培育高等级民宿和精品民
宿 15 家以上。完善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水上客运票务供应模式,
持续加强旅游旺季突出问题整治,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
加快渔业绿色转型。主动承接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试点任务,制定《国家
45
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培
育创建。稳步推进海洋捕捞减产增效,进一步规范渔船交易、渔具使用和船员管
理。启动马关海水养殖“产学研”中试基地、枸杞贻贝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实贻
贝全产业链课题研究及落地应用,提升贻贝产业发展水平。拓展大黄鱼深远海规
46
模化养殖,推进“渔光互补”新型养殖项目。鼓励发展碳汇渔业 ,建成 1 个碳
汇渔业实验区。支持休闲渔业提质升级,制定全县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更新建造
一批新型材质休闲渔船。规范海钓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泗礁本岛和嵊山两个休闲
渔业基地。
推动产业平台搭建。依托 G526 国道建设,加快县城内非城市功能产业转移。
加快推进新中心渔港片区、中柱山片区两个小微园区规划建设,招引培育若干龙
头企业,推动对水产加工、船舶修造、仓储物流等“低散乱”传统产业的升级改
造。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基湖和小关岙区域田园整
治改造,尝试打造海岛田园和特色菜园。顺应岛城消费升级,优化嘉域生活中心
和特色小镇集散服务中心业态布局,大力引进一、二线商业品牌,并为这些业态
引得进、留得住、走得远创造环境。
(三)深化改革创新,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以“最多跑一次”
改革为牵引,推动各领域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努力营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
业有利、百姓受益的发展新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县乡机构改革,切实提高机关效能和行政效率。继
47
续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颗粒化”梳理 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基层全覆盖。全力攻坚打破信
息孤岛,实现更多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因地制宜整合办事场所,服务事项、
办事窗口全部进驻各级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中心之外无权力”。加快推进
45 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是指我省为推动全省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渔民增收、渔村美丽、渔区
繁荣的创新举措之一,从 2017 年开始,计划利用 5 年时间在全省创建 20 个左右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46
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
的过程和机制。
47 颗粒化梳理:是指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对具体的办理事项进行梳理,细化各类办事情形,明确相
应的办事材料、审查要点等内容,使各项办事事项达到最小颗粒度。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