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路桥年鉴2022
P. 186

路桥年鉴

               但当时南人是得不到重用的,只好回乡。三十岁出头娶                        动。劳作中,他总是不停回味以前见闻,想把所得记下
               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德昭的第十二代孙女赵德贞为妻。因                        来,可是,当时正是兵荒马乱之时,到哪里去找纸张呢?
               家贫乡里,不得已去当兰溪、江阴、松江、杭州等处小                           劳动累了,陶宗仪到一棵大柿树底下休息。他倚靠
               吏。                                              在树干上,默默沉思。这时,有几片老柿叶从树上掉下
                   陶宗仪的启蒙老师是父、兄。十八九岁时随父亲到                      来,正好飘在他的眼面。陶宗仪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我
               松江。二十岁参加乡试,因秉性耿直,敢于议论政事,                        要找的纸张吗?!以前唐朝有‘红叶题诗’的佳话,眼
               没有被录取。陶宗仪猛然醒悟,明白朝廷是不会用南人                        前飘落的柿叶,不就是天赐良材吗?!”自此之后,陶宗
               的,也不会用有才华的人,此后就绝意功名。游历浙东、                       仪到田间劳动,都带着笔砚,每当思索有所获,便马上
               浙西,师从当时著名的学者张翥、李孝光、杜本,向他                        录在枯叶上;每写完一片树叶,就把它小心放进瓮罐里,
               们学习历史与经文诗歌。                                     埋在树下。
                   至正五年(1345)秋冬,回家参加大妹宗媛出嫁婚                       一次,朋友邵亨贞、孙作、张枢来看他。他们与宗
               礼。                                              仪一样,不是松江人,却寓居在松江。他们来到草堂,
                   至正六年(1346),宗仪因母丧回家守丧。                       宗仪不在,他们便找到地头,正好宗仪埋头在树叶上写
                   至正八年(1348)同里的方国珍起义,江浙参政朵                    字。
               儿只班讨之,欲屠尽黄岩东南之民。宗仪离开家乡,回                           孙作好奇地问:“九成呀,你在写什么?”
               到杭州、松江。                                            宗仪回答:“我想把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写下
                   宗仪在松江、杭州期间,广交文人。尤其是画家王                      来。”
               蒙,是赵孟頫的外孙,比陶宗仪大 8 岁,以赵家辈份论                         张枢摇头说:“九成啊,我知道你立志著述,但是一
               还是宗仪表兄。由于有王蒙的引荐,故元末书画家黄公                        片树叶有多大?还不如巴掌大,上面能写几个字呢?为
               望、倪瓒、吴镇、曹知白、王冕等与宗仪都成莫逆之交。                       什么不写在纸上呢?”
                                                                        “
               其他文人,如杨维桢、邵亨贞、贝琼、王逢、孙作、张                           宗仪说:纸是那么珍贵,如果随便用很快就会用完;
               枢等也与他十分亲近。                                      只有到了非用不可时用,才不浪费。树叶虽小,却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一片树叶写的字不多,但积少成多呀。”
              【寄居松江】        宗仪娶松江都漕运粮万户费雄女元珍为                     孙作说:“原来如此!怪不得朋友们都佩服九成兄的
               妻,费雄乃宋太祖赵匡胤四子秦王德芳十一代孙赵孟頫                        学问广博,我看九成的精神更胜一筹!”
               之女婿。此时宗仪已三十出头。                                     邵亨贞感叹:“自昔有道之士,陶家有靖节先生,吾
                   婚后,宗仪除了读书之外,还向舅父赵雍学习书画。
                                                               宗有康节先生。陶家后继有人,而吾宗不竞也!”
               赵雍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次子、费元珍的亲娘舅。                           三朋友回去后就把宗仪在树叶上写书的事告诉其他
               陶宗仪少年时在家“即精究六书之法”,现在赵氏一家的                       朋友。朋友们听到后,也为宗仪的精神感动,都积极为
               影响下,“尤工篆,得舅氏赵集贤(赵雍)笔法。”陶宗                       他提供各类资料。
               仪名著《书史会要》9 卷,大体是根据赵家收藏历代书                          就这样,陶宗仪在田间坚持写作了十年。一天,他
               法珍品汇编而成。                                        叫学生们拿着工具,带他们到田间,把埋在大树下的瓮
              【移居泗水南村】         宗仪移居城北泗水之南,筑草屋数                 罐全挖出来。学生们纳闷了,老师在这数十个瓮罐里藏
               间,开始过种田兼带授徒的生活。宗仪邀请老师朋友们                        的是什么?
               前来做客。王蒙为他画《南村草堂图》与《南村真逸图》。                         瓮罐抬到学舍后,陶宗仪叫学生把瓮罐里的东西倒
               倪瓒题《南村真逸图》。黄公望也画《南村草堂图》,倪                       出来。学生打开瓮罐,倒出来的全是树叶,吃惊不小。
               瓒画《南村隐居图》,吴镇画《野竹居图卷》并题文。曹                       当拿起树叶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学生们这才
               知白作《为陶九成八幅》。王冕绘《飞白竹图》并题文。                       知道了,这是老师多年的心血。
               这些人或画或诗,可见对陶宗仪的器重。                                 陶宗仪叫学生们把树叶上的文字重新抄录一遍,当
                                                               然有些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大部分还是能够搞清的。
              【隐居不仕】        泰不华任江东廉访使时,推举他为“行                  陶宗仪就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补充,编著成书。为
               人”,但宗仪谢绝了。过了两年,南台御史丑闾又推举他                       纪念自己在劳动中不浪费头脑和时间,取名为《南村辍
               当“教官”,但仍然被他拒绝了。至正十六年(1356),                     耕录》。此书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
               张士诚占据平江、湖州、松江及常州诸路,想请宗仪出                        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史料,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资料。
               来做自己的幕府,宗仪同样谢绝了。
                                                              【陶宗仪晚年生活】          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成为明朝开
              【扶榇回乡】        宗仪的父亲陶煜在至正十八年(1358)                国皇帝,明廷诏征儒士,知府两次荐举,陶宗仪均以老
               九月卒于绍兴寓舍。当时绍兴归张士诚管,越州的东边                        病推辞掉。
               和南边归方国珍管,因此陶煜无法归葬,寓殡在绍兴玉                           陶宗仪晚年仍然是“白发垂垂劳教业”。洪武二十九
               笥山畔。                                            年三月,陶宗仪率领学生赴南京参加礼部考试,学生考
                   后来方张两家结为儿女亲家,两境终于安定了。局                      中的很多,为奖励他,皇帝朱元璋赐钱给他。
               势平静下来后,陶宗仪兄弟也把父亲的榇柩送归家乡,                           陶宗仪活了九十岁左右,死后葬在松江。
               与妻合葬在逍岙(属路南街道)之原。当地称县主坟、
               驸马坟。宗仪安葬好父亲之后,登上逍岙之原,洒泪故                                                          (彦达编)
               土,作诗曰:“江汉悠悠为客流,先茔回首泪滂沱。”
                                                                               李诚故乡
              【积叶成篇】        陶宗仪定居松江泗泾南村后,以耕读授
               徒为生,他的妻子费元珍就纺纱织布,相夫教子,生活                       【李诚】      路桥进入二十五史的人物不多,总括起来,
               清苦,却乐在其中。                                       只有方国珍、方国璋兄弟,陶宗仪及陶氏三节妇,除此
                   陶宗仪一面教书,一面读书,农事季节还到田间劳                      之外,只有李诚。


                                                         第 186页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