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22
锵鸣、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陈黼宸、宋恕、徐定超、吕渭英等,他
们亲历了晚清的一系列变局,切身感受到了时政的弊端,主张变法维新,
兴办新学,积极推动近代温州在思想、学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以孙诒让为代表的温州先贤率先尝试创办新式学堂,以开启民智,兴
学强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温州试院改为温处学务分处,任浙江
教育总会副会长兼温处学务分处总理的孙诒让,在此创办“温州师范学堂”
(1908 年改为“温州师范学校”,1911 年又改名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堂),
晚清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通州(今南通)张謇题写了“温州师范学堂”“温
州师范学校”校名。孙诒让还推动新式学校大规模创设,至光绪三十四年
(1908),温州、丽水两地先后诞生 300 余所各级各类学校。
温八中门口张謇题写的“温州师范学堂”校名(卢春雨 摄)
民国十二年(1923)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并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33
年改为浙江省立温州中学(1954 年改为温州第一中学,1985 年改为温州
中学)。以黄溯初、项骧、刘绍宽、林大同、刘景晨、刘廷芳、林损、金
嵘轩、姜立夫、姜琦、郑振铎、夏承焘、梅冷生、伍献文、夏鼐、伍叔傥、
苏步青、杨忠道、谷超豪为代表的大批学界精英崛起,温州成为中国最早
步入近现代文化的地区之一。
责任编辑:朱凌云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