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19
博士,著有《礼记讲义》《浮沚文集》等。北宋大观三年 (1109),周行己
因曾师事程颐而遭弹劾,罢职回温,在松台山麓小雁池畔,创建浮沚书院
收徒授业,传习洛、关之学,此后,“邦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在温州历
史上影响深远。
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永嘉事功学派开山鼻祖薛季宣,于温州郡
城南雅俗坊(今蝉街温八中址)立私学稚新塾。永嘉学派创始人物陈傅良
年少时也曾在稚新塾问学授业,曾自述“傅良丙戌、丁亥岁,受徒城南,
公间来过,教督之”。后来,陈傅良和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等人,也曾
先后在此讲学传道,弘扬求实精神,提倡事功之学。
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足鼎立,是我国
思想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永嘉学派针对当时盛行
的重义轻利、重本轻末的思想,重视实用,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
农商一体、富国强兵,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
两宋时期,温州文风鼎盛,文运繁昌,
“科甲簪缨,殊贯蝉联”,书院盛极一时,
多数为当地知府、县令、名儒、士绅倡导或
捐资创办。仅今温州城区就有宋代王开祖创
办的“东山书院”、浙西提刑王致远创办的
“永嘉书院”,明代的鹿城书院、芙蓉书院、
鸡鸣书院、龙渠书院等。明弘治年间(1488 -
1505),礼部左侍郎王瓒在《温州府志》中
写道“自谢康乐招学士讲经而郡之有学旧矣,
堂斋庑舍莫盛于宋,而学业随之……吾瓯自
宋以来,有书院,有义塾,学业炽盛,正藉
于此。”
明嘉靖《温州府志》载:(温州)隋唐 蝉街老照片
越 瓯
文 人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