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68
逐渐开始繁衍,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府志中称“晋立郡城,生齿日繁”。
东晋南朝时士族云集永嘉郡,据《括州志》记载,来此担任郡守的士
族多达 37 人,如孙绰、王羲之、谢灵运、裴松之、颜延之、檀道鸾、丘迟、
毛喜等,还有的客寓永嘉的名人,如郭璞、郗愔、陶弘景等。
南下的士族带着大批宗族、乡里、宾客、部曲,投入永嘉郡的开发。
如高平大族郗愔带领数百家开发乐成县的木榴屿。出任永嘉内史的一代名
臣毛喜,离任后将子孙留在永嘉,城区的丰和坊曾名遗爱坊,就是以毛喜
后人居此而得名。
在这段时期,温州地区相继出现了四个县级行政机构:永宁、安固、
横阳、乐成,“县”的增加,也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密切相关。
到了南朝刘宋时期,《宋书·州郡志》载,永嘉郡下辖永宁、安固、松阳、
乐成、横阳五县,有户6250、口36680。而相邻的临海郡虽然同样下辖五个县,
仅有 3961 户、24226 口,永嘉郡显然繁盛得多。
在南下士族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东晋、南朝二百多年的开发,
永嘉郡终于成为丘迟笔下的“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是东南沿海的
新兴都市。当时永嘉郡出产的瓯瓷以及八辈蚕的养殖技术,都在国内处于
先进水平。
隋唐:见尽江城数百家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南北经济都有重大发展。
《隋书》中记载,永嘉郡下辖括苍、永嘉、松阳、临海四县,有 10542 户。
唐代,温州人口规模第一次出现突破性增长,鼎盛时期在唐开元和天
宝年间。《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742)温州已有 4.28 万余户,人口
超过 24 万,比南朝刘宋年间的 3.6 万人增长了近 5 倍。
史料记载,唐开元(713 - 741)年间,定天下州府,按照户数分为上、
中、下州。温州与杭州、苏州、福州、明州(宁波)等富裕州县同列“上州”,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