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71
稻多寂粟尚有余饶。宁波齿繁,常取于台,闽福齿繁,常取于温”。也因
此有了明清之际持续三百多年的福建移民入温高潮。
不太拥挤的人口,富裕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程度的商品经济
发展水平,明时温州仍然维持较高的经济水平。明朝宣德(1426 - 1435)
年间,明朝内阁初创时期重臣、温州人黄淮称“国朝经理天下,分建布政
司为十四道,而以浙江为雄藩。浙江统郡十有一,而浙左以温为上郡。”
明万历年间(1573 - 1620),汤日昭写道:“瓯虽辟在一隅,实当
东南要害。且也林木刍粟鱼鳖之饶,牢盘之利,甲于他郡。”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温州的社会风貌。
清:人均耕地仅有 1.5 亩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朝代,温州也是如此。
清康熙二十年(1681),温州地区的人口数约 19 万户;而到清嘉庆
二十五年(1820),《大清一统志》中记载,温州地区的人口数已接近 37
万户、超过 193 万人,逼近 200 万人大关。
清乾隆温州府志地图
据 考
隐 索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