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77
草吟》于崖上。(今)多漶没,惟“谢客岩”三字尚存。宋太宗太平兴国
五年(980)进士谢泌,歙州歙县人,也曾到过谢客岩,有缅怀诗人的感
情见诸笔端,颇为动人:
谢客岩
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
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
宋代仁宗景祐元年(1064)进士赵拤,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他在谢公岩前写下《抵永嘉题谢公岩》:
岭路与岩坰,池楼古郡城。
千年温俗意,四榜谢公名。
寄傲留佳句,遗思出至诚。
滔滔慎江水,东注等休声。
宋绍圣二年(1095),杨蟠任温州知州,也在池上楼春草池畔,看着
郁郁葱葱的春草,写下《春草池》:
寂寂绿岩畔,相期无数人。
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
宋代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温州人刘安上,对池上楼的春草,
也有一番深切感受,且读《登谢公楼分韵得“心”字》:
高峙危楼压翠岑,登临遥想昔贤心。
人随岁月有兴废,名逐江山无古今。
苑 艺
兴 漫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