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80

如今的池上楼,位于积谷山麓,原楼址相传有二:一在旧郡治丰暇堂

           北 ( 今东公廨 ),已毁;一在今积谷山下。据说该址亦为谢氏曾寓居处,
           后人建楼以纪念。原楼为清代民居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四面回廊,东临春草池。清代学人梁章钜(1775 - 1849)曾有“面壁拓幽居,

           一角永嘉好山水;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一联描写此处风景。这样,
           积谷山麓的池上楼,也成为诗人向往之地,多有诗文表思古之情。
               清代文人厉志(1804 - 1861,定海人),在月夜游览谢池后,写下《谢

           池月夜》一诗:


                                雨霁云色净,天旷月华清。

                                老树列池岸,修栏无人凭。
                                坐拂苔间石,移时微风生。

                                初虫润余渍,暗抱岩草鸣。
                                阴律竹未调,细涩无齐声。
                                感我千载念,穆然来中情。

                                胜赏昔所企,高怀今与并。
                                阒寂了心悟,茫然尘世轻。



               诗歌描述了夜游池上楼时的所见:雨后放晴、皓月清华,池塘岸边老树,
           静立,欣赏着谢池月夜,从中感悟谢公当年神游山水的情绪,以及最后落

           得广州斩首弃市,临刑时还发出“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的千古憾叹,
           从而悟到功名利禄,不过淡薄如过眼烟云罢了!
               有意思的是,以“谢邻”自称的一代词宗夏承焘,与池上楼也有着深

           厚因缘。青年时代,温籍台湾作家琦君在杭州之江大学读书,拜夏承焘为师。
           夏承焘在《希真生日嘱为诗》里写道:









           170
           171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