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87

后来随着碾米设备的改进,有砻糠被粉碎成米糠饲料。随着温州手工作坊

                  的兴起发展,出现了以“行业”命名的地名,如卖麻桥、蒲鞋市、打绳巷
                  等。南塘街的米筛桥与砻糠桥就是以地域“业态”取名。而”村以桥名”,
                  是温州地名的又一特点。如南郊一带的砻糠桥村、眺舟桥村、甲里桥村、

                  牛桥底村等。
                      另据叶汉龙老先生《温州三次沦陷见闻》记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
                  的铁蹄曾三次践踏温州城乡。在 1942 年 7 月的第二次沦陷中,日本鬼子

                  制造了“砻糠桥惨案”。砻糠桥位于南塘中段,这里原是十字形河道。日
                  寇就在附近搭了一个七米多高的瞭望台,东看到划龙桥村,南看到梧埏街,
                  西看到牛山,北看到南塘街。日寇站在台上,看见有人走动,或是有船划过,

                  便说是游击队,而难逃其魔爪,单是被刺刀戮死抛进河里的就有 20 多人。
                  有一天日寇在梧埏抓来 18 名青年,被捆绑带到砻糠桥,先放在石板上让

                  烈日暴晒,然后放河里一浸,又拉上来暴晒,如此反复多次。18 位青年,
                  除了一名叫潘瑞明的趁浸水时泅水逃脱,其余无一生还。那时的南塘街砻
                  糠桥一带,路无人走,屋无人住,船无人划,街心茅草遍地,真是一幅凄

                  凉场景!
                      老地名是一种最朴实的历史记录,又是一种最引人遐想与追思的见证。

                  随着老地名在城市发展中渐渐消失,古城的历史凝重感也在一点点流失,
                  这是一种“根”的丧失,是人文之脉的流散。南塘街,现已改造成“风貌
                  街”,古民居、老街景已荡然无存。但南塘街及米筛桥、砻糠桥的名称,

                  仍在热闹中坚守那一份宁静,裹挟着深沉的记忆,默默地标示着地理方位,
                  传承着城市文脉,铭记着历史追念。因此,建议并呼吁桥梁建设单位及地
                  名主管部门,不取“新桥名”,不用“曾改名”,恢复“砻糠桥”旧名!













                                                                                     苑 艺
                                                                                   兴 漫
 177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