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84

一路走下来,亲眼目睹了轻工园区环境改观之大,戌浦江畔景观打造

           之美,村容村貌整治效果之好,甚是欣喜。深深感受到藤桥镇已形成一定
           规模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产业,这将进一步促进藤桥经济和
           文化建设的发展,奏响藤桥“美丽田园”创建新乐章,令人振奋。



               二、七都岛的嬗变



               闲居在家,随手翻阅《唐宋诗词选》。扉页上写着“1982 年购于五马
           街口新华书店。”书面陈旧,书页泛黄。圈点手迹,有些模糊。宋人王观《卜
           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则特别清晰映入眼帘。“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九,也属暮春,我们七都岛,正可谓“眉

           眼盈盈处”。于是决定下午走七都岛“赶上春”。
               我们过七都大桥不远处,向左拐,到了上沙村。漫步百年一遇的景观
           大堤,景色秀逸,滩脚草长,山色葱郁,江水东流。内心似瓯江之水,泛

           起涟漪。首先想到的是温州历史上文化太守之一丘迟(464 - 508)。他
           于梁天监三年(504)出任温州“市长”,天监七年(508)卒于任所,年

           仅 44 岁。他在任上提倡农桑,重视教化,崇尚俭约富民。他在《永嘉郡教》
           一文中写道:“贵郡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天监四年(505),临川王萧容伐魏,时陈伯之率军抗梁。丘迟以极具感

           染力和说服力的《与陈伯之书》,令其动容,“乃于寿阳拥兵八十千归降”。
           在这一篇文章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描写
           的正是温州江南景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七都岛,系瓯江下游泥沙冲积,自 1300 年前,开始冲积而不断扩大,
           至上世纪初叶,形成了椭圆形格局。先民们在岛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渔而食。台风大水,风口浪尖。灾难频发,听天由命。因此

           清顺治十八年(1644)年“迁弃”。康熙九年(1670)属膺符乡第七都。




           174
           175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