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鹿城史志》二O二二·春夏(总第十七期)
P. 30
出“在目前革命高潮日益迫近的形势下,准备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创
立全国革命政权,已经成为当前的中心问题。”这次大会对王国桢影响很大,
为他在浙南执行中央“左倾”路线提供思想基础。
后来成为浙南特委书记的王国桢,认为胡公冕不敢发动农民暴动,不
敢向中心城市进攻,不重视部队里的政治思想工作,致使红军中纪律散慢。
特别是红一团攻打处州(丽水)时,三大队大队长谢文侯竟然不听指挥,
在攻打处州途中擅自将部队带回,导致攻打处州战绩并不理想。因此,王
国桢认为谢文侯比土匪还不如,进而把这些问题都归结到胡公冕身上,认
为胡公冕犯了右倾路线。
红十三军的问题不断地被王国桢反映到中央。同时,中央还知道胡公
冕党籍有问题:早在 1928 年 4 月,胡公冕因遭到蒋介石政府的通缉,听
从宗侄胡仲横的建议,在上海《民国日报》刊登简短启事,表明自己不问
政治,回乡种田。中央由此认为胡公冕已经脱党。后来由于浙南农民武装
暴动风起云涌,永嘉五尺农民武装提出要请胡公冕来领导他们武装斗争,
中央巡视员金贯真也向中央军委提出,经周恩来同意由中央军委派胡公冕
到浙南组建红军。
此后,以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先后两次给浙南特委指示,一次是在
1930 年 5 月 15 日,在《中共中央给温州县委的指示信》中说:
“胡公冕在国共分家后,曾登报自首,中央曾通知你
们及告知金贯真同志不能与他发生组织上的关系。党绝对
不能允许自首同志恢复党的关系。但你们仍称之为同志,
在工作中亦以同志看待,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胡公冕如
能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工作,党亦只能以革命分子看待他,
只能与之发生群众关系。丝毫不能站在个人信仰上封建关
系上恢复其组织关系或告知以党的组织原则,完全是违反
组织的行动。你们如不立即纠正,中央必执行党的纪律。
20
21